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聚焦毕业生回乡就业:实现游子和家乡“双向奔赴”

人民网记者任妍、实习生李皓
2022年06月23日13:29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届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比上年增加167万人,增量和总量均创历史新高,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稳就业的重中之重。

长期以来,“去哪就业”不仅是毕业生的真实关切,更是社会各界聚焦的关键话题。曾经,“北上广深”成为大多数毕业生的向往之地,如今,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回乡就业,非一线城市、基层就业成了毕业生的新选择。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多种稳就业政策持续加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释放就业市场潜力。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强化不断线就业服务,简化优化求职就业手续,着力加强青年就业帮扶,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同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也在发生转变。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中,50.4%选择单位就业,期望月薪较去年下降6%,偏好企业类型更倾向相对稳定的国企。与此同时,慢就业比例均较去年提高约3%。

同时,智联招聘针对返乡就业发起的调查发现,职场人对回乡就业的认识偏理性,近90%的讨论者并不认为年轻人回老家是“没出息”。事实上,许多非一线城市近年来也取得了明显发展,产业环境、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同时各地政府也在不断加码福利,努力为返乡就业人才提供满意的工作、生活环境和美好未来。

毕业生返乡就业岗位中,“考编”成为首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奔赴基层岗位中锻炼成长。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度国考计划招录3.12万人,而报名过审人数首次突破200万,达到212.3万人。《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还强调挖掘基层就业社保、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等就业机会。各地为吸引毕业生进入基层岗位也提供了优厚的待遇。

此外,回乡创业、进入家乡强企也成为毕业生返乡后的落脚地。规模最大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是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考验,也是对相关部门、各地政府和各大企业的考验。人才竞争从未在城市间平息,近年来,为吸引人才落地,各地纷纷出台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利好政策。近日,智联招聘面向毕业生,在河南、吉林两省及青岛、佛山、西安、合肥等省市与地方引才、就业部门一起联动本地企业,发起“我在家乡挺好的!”——百日千万网络招聘活动城市专场,通过视频直播,将“探城+探企”相融合,集家乡介绍、政策详解、直播探企、在线咨询、简历直投于一体,吸引大批毕业生进入直播间围观和参与。

活动中,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梁显凤表示,佛山市全年将发放补贴近1亿元补贴,扶持稳岗就业;构建全市“1+5+N”创业孵化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创业培训将超过2000人次;

青岛市将对企业进行沉浸式探访寻岗,深入青岛企业进行100场直播带岗、探企揽才活动,从云端向全球的青年人才全方位展示青岛市城市发展、产业布局和企业文化,吸引广大青年人才来青留青创新创业;

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处处长廉宏彬介绍,目前西安市已建成12万套安居房,在建的还有6万多套,各区也在配套建设安居房,每平方米租金12元,解决毕业生住房问题。

此外,依托于地方优势,各地将产业实力,转化为城市“吸引力”。河南深入推进“数字河南”建设,以郑州为例,通过施行“发放就业见习补贴、求职创业补贴、学历人才生活补贴、首次购房补贴”等利好政策,多措并举激发人才活力;佛山市作为珠江西岸制造业重镇,通过鼓励市场吸纳就业、培养基层人才支撑、实行国有企业的就业引领、推行机关事业单位招聘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等方式,打造人才强磁场;合肥则通过开展“人才政策20条”“人才创新创业8条”“重点产业人才7条”等人才政策,强化战新产业格局,汇聚各类人才超200万人,2021年吸引外来大学生就业达16万人。

业内认为,近年来,非一线城市产业环境、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家乡发展呼唤人才,也造就人才。返乡毕业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地方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地方要充分利用人才,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支持青年在各方面的实践和创新,提供宽阔的发挥空间,让返乡毕业生发挥才能、施展抱负;同时解决毕业生住房、落户、子女教育等问题,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表示,当下区域经济飞速发展,产业“虹吸效应”下将吸引人才进一步向非一线城市的产业优势区域流动。返乡就业创业的职场人愿意回到家乡,发挥自我价值的同时,可为国家城镇化建设献力,是游子和家乡的“双向奔赴”。

(责编:孙红丽、高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