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便民利民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人民网北京6月24日电 (记者任妍)6月2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召开例行发布,会上,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培章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实践探索,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能力,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社会数据信息利用意识日益增强。
王培章表示,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紧紧围绕创业链、创新链和产业链,以公共服务支撑高质量创新,以助力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王培章指出,总体看,中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成效主要包括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数据资源供给更加丰富、公共服务产品更加多元四个方面。
其中,公共服务体系层面,坚持秉持“便民利民”理念,努力织密织牢公共服务网。截至今年5月底,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在全国副省级以上省(区、市)实现全覆盖,地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达到132家,覆盖率39.6%。建设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等国家级重要网点269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可及性大幅提升。各类服务网点围绕专利分析预警、商标品牌运用等,累计服务中小企业达100余万次,助力创新创业主体缩短创新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据资源供给方面,围绕知识产权数据信息这座“金矿”,坚持扩大数据供给和加强数据管理并重。在专利基础数据开放的基础上,推动商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基础数据全面开放,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开放种类达到44种,基本实现“应开放尽开放”,并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基础数据普惠性供给。积极推广知识产权数据利用规范,推动保障数据安全、加强隐私保护与促进数据开发利用协同发展。
此外,公共服务产品层面,坚持“智慧高效”的工作目标,加快对信息化服务系统进行整合、优化、升级,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多元化、服务智能化。目前,已基本形成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为枢纽,以新一代专利检索分析系统、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和专利数据服务系统为主要载体的,“1+3”模式的信息公共服务产品组合。同时,全国30个省(区、市)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向创新创业主体提供特色化、差异化的公共服务。各级各类智能便捷、功能丰富的公共服务产品,已成为创新创业主体“找得到、学得会、离不开”的得力助手。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是为社会公众和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基础性服务的行为。王培章称,国家知识产权局不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有力支撑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中国已建设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机构1300余家,不断强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的公共服务供给,2021年全年办理维权援助申请4.7万余件。上线运行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初步实现各类知识产权业务“一网通办”。截至上月底,该公共服务网累计访问量达到500万次,新一代系统用户数超过6.8万人,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累计访问量近1.2亿次。
王培章表示,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将持续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探索建设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进一步彰显便民利民的服务效果,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