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2022年铁路暑运收官 北京铁路累计发送旅客3322万人

2022年08月31日14:40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8月31日电 (记者王连香)据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路北京局)的消息,自7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为期62天的2022年铁路暑期运输圆满收官。暑运期间,中国铁路北京局增开21.5对列车,累计发送旅客3322万人,日均发送旅客53.6万人,北京地区累计发送旅客1416万人。

首次服务于暑期旅客运输的北京丰台站始发终到开行太原、晋城、运城、长治方向高铁列车,从开站初期发送旅客0.44万人,最高峰7月30日发送旅客3.92万人,日均发送2.39万人,旅客列车由开站时29.5对,增加至现在54.5对,累计发送旅客148万人。

为最大限度满足暑期广大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中国铁路北京局精准实施“一日一图”,京广高铁按照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北京至武汉间最短运行时间压缩至3小时48分,京广高铁沿线及周边多个城市间旅行时间进一步压缩,日均开行25对,高峰开行26.5对;京张高铁日均开行46.5对列车,高峰开行64对;京沪高铁日均开行113.5对高峰开行128对;京哈高铁日均开行53对,高峰开行62对。

扩大运能多措并举服务旅客

暑运期间,随着旅游市场回暖,中国铁路北京局短途客流较上半年出现明显反弹和回升,实时根据12306客票预售变化,科学分析旅客出行规律,及时安排动车组重联、恢复开行和增开列车,针对京津冀区域内学生返校需求,增开邯郸至张家口K5238/40次学生返校专列,服务返校需求。应对周末旅客出行高峰,先后补充了京广、京沪、京哈等热门高铁线路的运力,使周五、周日动车组上线率远高于其他日期。适时增开发往北戴河、秦皇岛、石家庄、邯郸、张家口、衡水等方向的临客列车,动态调整京津城际开行对数,精准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密切关注各地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情况,针对受疫情影响不同的省际、城际、市域,采取不同的供给策略,做好低风险区域热门线路运力增配。

扎实推进客运提质,全“新”全意提升旅客服务质量。暑运期间,结合客运提质,以北京站为标杆,实现进出站流线通畅、候车空间通透、商业布局合理、业态品质提升、服务功能完善、站台视野开阔、线路站场规范整齐、咽喉区域整洁美观,让“中华第一站”再焕新颜。提质后的北京站外观古朴庄重、内部浑然天成,整体风格、色调、装饰彰显首都风范和新时代铁路风貌。在旅客列车方面,以G5次作为全路首批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代表高铁服务最高水平,高标推行商务提质、静音车厢、扫码畅行,从旅客视觉、触觉、听觉、感觉入手,全面提升标准服务、人文服务、温馨服务和重点服务。

常态化疫情防控 确保旅客出行安全

暑运以来,铁路部门不断强化疫情防控措施,中国铁路北京局在暑运期间持续做好站车测温、消毒,引导旅客加强自身防护,规范佩戴口罩乘车,北京地区各站及办理进京列车乘降业务车站按照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防控政策要求,对出京旅客严格查验北京健康宝绿码和乘车前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严格落实100%北京健康宝查验、100%测温等防控工作,对北京健康宝黄码、红码不得进站乘车,强化路地联防联控,做好重点旅客应急处置和移交工作。重点对站车卫生间、门把手、热水器按钮、水龙头、桌椅等旅客经常接触的部位定时消毒。针对暑期学生开学客流持续增长的出行需求,全力打造安全健康的出行环境。

全力做好迎峰度夏期间电煤应急保供

中国铁路北京局研究制定电煤运输保供方案,加强电厂迎峰度夏电煤保供组织工作,走访重点煤炭企业、上下游重点客户,确保兑现运量互保合同协议,保证电煤运量稳定、供应充足。加强供需双方协调联系,主动对接河北省发改委、天津市交委、山西省工信厅等单位协商建立电煤沟通机制,了解电煤需求,优化现场组织,提高装卸车效率。暑运以来,中国铁路北京局电煤日均装车5275车。

中国铁路北京局北京货运中心落实电煤运输“五优先”制度,了解企业运输状况和需求,采取“有需必请、有请必批、有批必装”措施,稳定煤炭供应基本格局,6月份以来,组织装卸电煤6.3万车409.5万吨,同比增长47.5%。

高质量开行中欧班列 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

中国铁路北京局建立多方协调联动机制,定期对国际联运情况进行研究,加强箱源车型保障,优化装车计划和装载方案,确保了中欧班列开行各环节畅通高效。积极与京津冀各省市地方政府和平台公司对接,掌握需求,并结合当地疫情防控政策设立“路港联合办公室”,为客户定制专属运输方案,为货主提供“报关、检疫、提箱、受理、装车、发运”的“一站式”服务,为企业量身打造完备的中欧班列运输作业流程,开辟中欧班列“快速对接、快速配空、快速装车、快速挂运”优先“绿色通道”,日均办理列数由去年的1.5列增至3列。今年以来,中国铁路北京局开行中欧班列735列,同比增加332列,增幅82.4%,为“一带一路”发展持续提供新动能。

(责编:王连香、高雷)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