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探寻新时代乡村振兴基本规律——

《新时代农村制度供给观察》一书出版发行

2022年11月29日17:35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国家现代化的征程上绝不能让农民掉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中国农村正在发生史诗般的变革。”日前,汇集人民日报农村采访室主编高云才多年农业农村领域研究成果的《新时代农村制度供给观察》一书由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农稳安天下。该书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乡村振兴制度供给为基点,以农业农村工作为视角,分九个模块系统观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探寻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基本规律。

该书认为,新时代中国农村发生的变化源于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政策,重农、强农、惠农政策形成了一系列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制度供给体系。作者对我国农村制度供给作全面系统的观察和梳理,从不同角度勾勒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政策演化的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展现新时代党的“三农”政策发展脉络和制度逻辑。所选文章大部分发表于《人民日报》,有专论、专访和解读三种形式,便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农村制度供给的发展、特点和作用,为新时代中国制度经济学发展壮大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一份新的动力。

【作者简介

高云才,人民日报农村采访室主编、高级记者。“三农”领域专家,宏观经济学者。中宣部、教育部全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专家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农民日报专家智库委员会专家,第31届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农村政策、乡村振兴政策的调研和报道。

【专家书评

为新时代“三农”发展鼓与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乡村层面表现得最为突出。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缩小城乡差距进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必须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认识到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尤其是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供给,不仅事关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更直接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新时代农村制度供给观察》一书呈现了对新时代农村制度供给的细致观察,有沉甸甸的分量,读后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首先,这本书的“观察”视野开阔。本书之观察皆指向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既包括土地制度、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等我国农村根本制度,也涉及农业供给侧改革、脱贫攻坚等时下“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同时还深度研究分析了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村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等重大问题。每一部分都是大文章,本书系统全面地观察,有利于对我国农村的制度供给进行整体把握,也充分反映了作者深耕于我国“三农”问题研究的扎实功底和开阔视野。

其次,这本书的“观察”形式多元。本书采用了多种方式观察农村制度供给问题。一是案例观察。自下而上发起的改革是我国农村发展演变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必须重视燃烧于农村内部的改革火种,本书对现实案例的还原和分析正蕴含着这种朴素的思想。如在第五部讨论农村扶贫制度供给时,本书既有对陕西宜川县北赤村一个村庄产业扶贫的调查访谈,也有对安徽省六安市一个地区解决整体性贫困的归纳分析,极具启示意义。二是专家观察。“三农”领域专家学者的观点常常闪烁着思想的光芒,本书也包含了大量的专业采访。书中多个部分都收录了对时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时任甘肃省省长唐仁健、时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等领导专家的采访内容,显现出充分的理论性和权威性。

再次,这本书的“观察”认识深刻。本书将对农村制度供给的观察落于纸面时,不仅文字精美,而且认识深刻。如在提及农民增收问题时,本书认为要制定收入倍增计划,并在节本增效、推进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要有所作为;在谈到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地位时,本书强调要守住耕地红线、掌握进口的稳定性、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保护两个积极性、形成“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原则、搞好粮食储备调节等,观点颇有见地,并极具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本书以新时代农业制度供给为主题,以专业记者的视角, 搭建了系统分析框架,再结合案例的分析展开,提出深刻独到的见解,是一部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的高质量著作,相信会给每一位读者留下广袤的想象空间。(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

制度是决定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从罗纳德·科斯和道格拉斯·诺斯分别于1991年和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后,制度经济学就成为显学,制度因素从此前影响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演化为内生变量。的确,如果一味把制度排斥在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之外,很多经济现象无法解释,对于像中国这样处于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大国尤为如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政策一直在探索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又开始适应国际贸易规则以及国际市场的变化;当前,国际形势出现了从开放到封闭的迹象,农业政策如何变化,又处于新一轮探索之中。

人民日报农村采访室主编高云才是农业领域的资深新闻工作者,长期关注农业政策的变化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他采访的范围上至部委领导,下到田间地头普通农民。有对于像中央一号文件这样重大政策的解读,有对于农业经济形势的深度分析,也有来自于普通百姓的小故事。题材可能不同,但都是娓娓道来、深入浅出、以小见大,把农业政策出台的背景、发挥的作用等表现得淋漓尽致、准确无误,无论政策制定者、执行者、研究者还是普通农民都读得懂、喜欢读。我自己作为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经常在网络上查询云才这样资深记者写的政策解读或者跟踪性文章,以补充我自己思考或者调研的不足。如果从较长时期看,云才的文章能够勾画出农业政策演变的背景和逻辑,从新闻角度解释了制度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解读了科斯和诺思等人创立的新制度经济学说。

最近,云才把十八大以来的对农业农村观察与思考按照9个专题汇编成书,分别是农村宏观制度供给、农村土地制度供给、农村改革制度供给、农村扶贫制度供给、粮食制度供给、现代农业制度供给、农民增收制度供给、农村绿色制度供给和乡村振兴制度供给,从不同角度勾勒出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政策演化的轨迹及其成效,是学习和研究这一时期农业政策不可多得的教材和参考书。

《新时代农村制度供给观察》的最大特点是内容全面,从农村宏观政策、农村改革政策、乡村振兴政策到土地政策、反贫困政策、粮食政策、现代农业政策、农民收入政策、绿色发展政策,包含了这一时期农业农村政策的各个方面,既有宏观政策,又有具体的产业政策;既有政策出台背景,又有具体实施效果;采访对象既有主管部门的领导,又有基层干部和普通农民。这部书稿比较地全面反映了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的成就,尤其是十九大以来城乡融合、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就。

书稿语言流利,读者范围非常广泛。从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出发,个人觉得,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后农业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开设的《农业政策学》课程,本书可以作为教材或者主要参考书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导孔祥智)

(责编:李源、高雷)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