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我国林草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2023年02月04日10:01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天然林面积增加3.23亿亩、完成退耕还林还草任务2.13亿亩、累计建设国家储备林9200多万亩……在国家林草局2月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最新公布的一组数据,彰显了近年来我国林草生态工程建设取得的新成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林草重点生态工程作为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支撑,在维护生态系统“三性一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林草重点生态工程有何进展?将采取哪些举措?相关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天然林保护修复等工程不断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我国实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推动林草生态工程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1998年我国启动天然林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到2020年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亿元,工程建设范围由重点区域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由停伐减产到全面停止,累计减少天然林采伐3.32亿立方米。

国家林草局生态中心主任张利明介绍,工程推动天然林资源持续增长,较启动前天然林面积增加3.23亿亩、蓄积增加53亿立方米。同时,生态功能显著提升,天然林单位面积年涵养水源量、固沙固土量分别比工程启动前提高了53%、46%。天然林生态系统有效恢复,有力促进了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的改善。

1999年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两轮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中央累计投入5700多亿元,共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任务2.13亿亩,同时完成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3.1亿亩。

张利明表示,退耕还林还草有效改善生态状况。工程区林草植被大幅度增加,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4个多百分点,年生态效益总价值量达1.42万亿元。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重要湖库周边水土流失状况明显改善,北方地区土地沙化和西南地区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退耕还林工程创造了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奇迹,其资金投入、实施范围、群众参与度均创历史新高,退耕还林还草贡献了全球绿色净增长面积的4%以上。

持续推动退耕还林还草高质量发展

为有序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去年10月,国家林草局与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的通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措施,包括中央财政新增资金360多亿元,延长第二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期限,暂缓安排新增退耕还林还草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已有成果,继续实行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负总责,持续推动退耕还林还草高质量发展。

国家林草局生态中心一级巡视员吴礼军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五部门通知要求,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抓好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巩固工作,指导编制省级巩固成果提质增效实施方案,明确原则、范围、措施、技术路线等,切实把巩固成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是系统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大力宣传退耕还林还草在维护生态安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三是建立第二轮退耕还林还草矢量数据库,将每一个退耕地块都纳入林草生态感知系统,实行动态监管和信息共享;四是将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纳入林长制督导考核范围,切实巩固和发展好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双碳”目标、促进乡村振兴、推动林草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加快提升天然林质量和生态功能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23年来,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较为充分的休养生息,面积和蓄积双持续增加,但功能不强、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张利明指出。

据监测,在现有天然林资源中,结构不合理、功能低下、自然更新不良需要采取人工促进修复的有4亿亩左右。因此,有效提升天然林质量效益是今后一个时期天然林保护修复的主要任务之一。

张利明表示,为了加快提升天然林质量和生态功能,将以项目推进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天然林系统修复。对树种组成、年龄和空间结构不合理的天然中幼龄林开展森林抚育;对结构逆向演替、功能下降的天然次生林开展退化林修复,对更新不良、目的树种偏低的林分开展促进更新;对疏林地、迹地、林中空地等开展后备资源培育。(记者 姚亚奇)

(责编:郭思邈、李楠桦)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