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江苏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攻关——

拧成一股绳 撑起一座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本报记者 王 军 郭雪岩
2024年06月09日05:4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6月5日早上7点,得知4根桥缆斜拉索上船,薛花娟松了口气。

  不到中午,这些每根长633米、重110吨的巨型“钢绳”,就能抵达不远处的常泰长江大桥。合龙在即,5天后再交付最后4根,项目就能顺利完成。

  薛花娟是江苏法尔胜缆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这些年,法尔胜的桥缆索被运用在全世界超1200座大桥上。

  “如果说斜拉索是大桥的基础,钢丝就是斜拉索的基础。”薛花娟说。没有足够强的斜拉索,就无法支撑主跨长达1208米的公铁两用常泰长江大桥;而只有足够强的钢,才能让斜拉索实现高达2100兆帕的抗拉强度,这相当于用一根钢丝吊起7辆小汽车。

  此前,桥梁使用的斜拉索强度最高只能达到2000兆帕。从2000到2100,看似只提高了100兆帕,研发人员却攻关了4年。

  这一强度的斜拉索如何实现?答案就在江苏江阴两家公司的协作攻关、聚力创新里。

  2018年,对常泰长江大桥桥缆索的研制正式启动。自此,每3个月,兴澄特钢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张剑锋都会带着5卷样品盘条出现在车程40分钟之外的法尔胜生产线旁。

  常泰长江大桥最粗的斜拉索直径可达200毫米,由499根7毫米的高强度钢丝组成。兴澄特钢从2004年开始为法尔胜的桥梁缆索提供原材料,也就是钢丝的初级形态——盘条。“要想提高缆索的强度,作为产业链上游的盘条也必须提高自己的极限”,张剑锋介绍,从钢的成分设计、组织均匀控制,到提高纯净度,团队全方位发力,做了大量试验。

  同时,下游的法尔胜也没有“坐等”。拉拔工艺是制造高强度钢丝的关键。薛花娟和团队经过40余次试验,开发出新型拉拔润滑技术,并配合模具结构设计等手段,为盘条降温,实现高强钢丝的顺利拉拔。

  样品盘条,张剑锋送了30多次;样品拉拔后的试制结果,法尔胜也次次送到兴澄特钢。双方在彼此生产线上加强沟通,一起坐下来分析试制数据,用扫描电镜等方式分析判断:是否有先天裂纹、夹杂物等,找到问题,再各自改进。

  试制、分析、整改、验证,产业链上下游两家公司各自发力、彼此协力、形成合力。2022年,兴澄特钢成功试制盘条;同年,法尔胜完成对常泰长江大桥斜拉索的试制,并于2023年实现量产。

  创新成果不仅用于这一个项目。在生产盘条的基础上,兴澄特钢开发出高强度钢绞线,可用于铁路高架桥建设。“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92%,产品已应用于航空航天、深井油田等高精尖领域。”兴澄特钢党委书记白云介绍。

  近年来,江苏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征集重大技术难题,由企业牵头开展项目攻关。“目前已组织实施258项、验收126项,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等一批技术产品取得突破。”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萍表示。

  “和上下游企业拧成一股绳,我们才能把桥缆索用在一个又一个重大工程上。”薛花娟说,现在,法尔胜和兴澄特钢又在合力攻关世界最大跨度悬索桥张靖皋长江大桥的桥缆索,强度要求达到2200兆帕,难度更上一个台阶,但创新的路在脚下。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9日 01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