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美丽中国哪儿美,监测数据告诉您”系列之三

创新监测手段 用“新”“智”力量支撑美丽中国建设

欧阳易佳
2024年06月10日09:17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监测网络体系;科技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推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数智化转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飞跃发展,网络提质增效、业务高效支撑、创新试点突破等方面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数智化”水平跑出“加速度”。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以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为驱动,用“新”“智”力量支撑美丽中国建设。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二级巡视员邢核告诉人民网记者,制定出台《意见》,是贯彻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推动监测领域技术创新应用、催生新动能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适应省以下监测机构垂改新要求的现实需要,也是深入推动解决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突出问题的内在要求,对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对未来五年建设目标进行规划。未来五年,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加速推进,监测数据质量持续改善,应用支撑更加高效,先行示范取得实效,监测管理体制机制更加顺畅,监测基础能力全面加强,现代化监测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在数智化转型方面,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技术充分应用,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智能化改造基本完成,与数字化相适应的新一代监测技术体系基本建立,监测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及应用支撑基本实现全链条流程化、智能化,智慧监测全面推进。

如何构建新一代监测技术装备体系?邢核认为,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部门科技含量最高的领域之一,必须增强对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对新技术大胆探索、积极示范、有序推广。

邢核表示,具体路径要注重三个“实现”,一是要实现全链条数智化,推进数字化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实时感知、采样分析、质量控制、数据处理、综合评价、应急预警、集成共享等全链条中的深度应用。二是实现新技术标准化。要在小型便携、系统集成、无人值守等先进监测技术领域,同步部署技术研发、实践应用与标准研制,加快新技术产业化步伐。三是实现新装备自主化。要引导支持企业加强高新监测仪器自主研发,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生态环境监测装备,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卫星立项、研制、发射及应用。

业内人士表示,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借助基层智慧,积极探索研究数字技术在监测领域运用,利用数字化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赋能监测,提升生态环境高效感知和深度认知能力,实现传统监测向智慧监测转型升级,更好夯实监测奠基石和顶梁柱作用,发挥生态环境监测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撑、引领和服务作用。

(责编:罗知之、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