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传统村落万里行”系列报道

传统村落凝聚保护合力 为中国式现代化培根铸魂

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
2024年06月19日14:15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从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从各具特色的宅院民居,到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自2012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启动传统村落调查和保护工作,这些“有形”“无形”的中华文化遗产内涵正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司一级巡视员董红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的原则,建立起国家、地方分级保护体系,8155个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并实施挂牌保护。

董红梅介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财政部在10个市州、110个县区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8155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了55.6万栋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传承发展了5965项省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和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活态传承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

在乡村振兴中改善村民的生活,形成传统村落内生发展动力;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色,保留传统村落历史风貌,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古民居、古建筑等有形的历史文化载体;传承活态的乡土文化,挖掘、继承、创新传统村落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成效具象成“新老村民”触手可及的获得感。

保护好传统村落,关键是守住乡村文脉的“根”。如何进一步深入发掘传统村落所蕴含的丰富传统文化资源?

以山东为例,作为齐鲁文化、东夷文化、海岱文化交相辉映的传承之地,山东省现有中国传统村落168个、省级传统村落384个、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5个。

“山东省坚持把传统村落保护作为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抓手,坚持科学规划,加强整体保护,突出活态传承,深耕乡村文明,着力塑造齐鲁特色的乡村风貌。”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副厅长任海涛介绍,重点是把握以下三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多层次保护体系;二是探索形成立体式保护路径;三是统筹构建多样化发展模式。

记者注意到,荣成市是5个示范县之一,是山东省胶东地区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之地,其中,传统民居海草房被誉为中国传统民居的“活化石”,展现了北方沿海地区独一无二的建筑风貌。

威海市副市长、荣成市委书记徐明表示,近年来,当地把精致理念贯穿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全过程,切实加强山海统筹、连片推进、融合提升,先后争创国家级传统村落18个、省级40个,荣成市入选全国首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徐明介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做法:一是坚持保护为先,让乡村护得住乡土。荣成市建立“市级统筹指导、县级主体责任、镇街直接落实、村级具体协调”的工作体系,聚焦事前事中事后全闭环,扎实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二是坚持传承为本,让乡村记得住乡愁。比如注重以农史、农技、农遗为核心,系统整理山海农耕文明史、耕海牧渔发展史,打造开洋谢洋节、海草房民居建筑等非遗展示场所、非遗工坊37处,成立非遗传承人协会,更好传承农耕文化。

三是坚持发展为要,让乡村留得住乡亲。在活化利用方面,坚持“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因地制宜打造东墩谷牧旧居、烟墩角大天鹅、慈口观温泉民宿等一批特色村落,融入亲子游、研学游、非遗游等元素,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威海范例,加快推动共同富裕。

(责编:方经纶、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