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金融监管齐发声:应对外部冲击 我国金融市场韧性较强

2025年05月07日15:16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5月7日电 (记者黄盛) 记者从今日国新办举行的“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新闻发布会上获悉,4月份以来,尽管面临比较大的外部冲击,国内金融体系仍然保持稳健,金融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

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从金融市场看,一季度表现良好。股市运行总体平稳,交易较为活跃,上证指数保持在3300点左右。债券市场在经济信心提升的带动下自我校正。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去年末小幅升值1%左右,跨境资本流动相对均衡。

 “上证指数在4月7日下跌后迅速反弹并企稳,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徘徊在1.65%左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略有贬值后目前回升到7.2元左右。”潘功胜说,当前,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经济碎片化和贸易紧张局势加剧,扰乱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削弱全球经济增长动能。

他说,人民银行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与合作,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同时,统筹金融开放与安全,探索拓展央行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的功能,坚定维护中国的汇市、债市、股市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制定实施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

对于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企业,除了“不断贷、不抽贷”之外,是否有其他帮扶措施?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对此表示,在当前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背景下,将制定实施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从金融方面持续加大支持力度:

一是强化金融纾困,将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扩展至全部外贸企业,推动银行加快落实各项稳外贸政策,确保应贷尽贷、应续尽续。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经营暂时困难的市场主体,“一企一策”提供精准服务。

二是加力稳定出口,优化出口信用保险监管政策,提高承保能力,提供优惠费率,实施快赔预赔,稳定企业接单和出口信心。督促机构做好跨境电商、海外仓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支持发展专属保险,引导银行推出综合性、一站式服务,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

三是助力扩大内销,强化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融资保障,指导组建“内贸险共保体”,推出专属产品,推动内贸险扩面提额。多措并举支持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为外贸企业拓销路打开空间,助力加快内外贸一体化。

A股上市公司具备强大韧性和适应能力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美国滥施关税严重冲击了全球经贸秩序,上市公司生产经营不可避免会受到直接或间接影响,部分对美出口占比较高的公司受到影响更大一些。A股上市公司作为中国经济的优秀企业群体代表,具备强大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首先, 超大规模的内需和潜在需求是最大底气。A股上市公司近九成收入还是来自国内,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决定了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将持续稳健增长。2024年度有四分之三的上市公司是盈利的,五成的公司利润是增长的,特别是人工智能引领科技产业浪潮,半导体、消费电子等相关行业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12.9%。与此同时,A股全市场分红、回购创了历史新高,沪深300指数股息率达到3.6%。今年一季度,从季报看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3.6%,其中实体经济类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4.3%。

其次,构建多元化出口市场成效显著。自2018年美对中国加征关税以来,A股上市公司逐步调整完善海外产能布局,进一步开拓新市场。出口收入2018年是9万亿元,2024年是9.4万亿元;同时,对美直接出口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明显下降。

第三,出口竞争力不断提升。“中国制造”已经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A股上市公司在产品品质的稳定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技术的创新性等方面,都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4月7日以来,已经有近350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增持计划,这体现了上市公司对自身价值和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吴清说,证监会将继续促进资本市场功能发挥,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要努力传递监管温度,尽力帮助受影响企业应对美加征关税的冲击。一是进一步加大走访帮扶;二是优化监管安排,对于确实受关税政策影响比较大的上市公司,在股权质押、再融资、募集资金使用等方面增强监管包容度,帮助纾困解难,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豁免相关规则,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加强与投资者有效沟通;三是支持转型升级、特别是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转型升级;四是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产品和服务支持,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股、债、REITs等工具开展直接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依法依规赴境外上市。

(责编:郭思邈、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