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游”到“中国购”(市场漫步)

围绕文旅消费,一场新的“中国热”正在全球兴起。与产业投资、到中国去建厂不同,这场“中国热”走进了更多国外普通民众的视野
最近,两则消息成为国内外社交平台的热点。
一则是“外国航司狂接中国游流量”,随着“中国游”持续火爆,国际航线数量一路上涨,为了接住这波流量,外国航空公司接连增加航班。数据印证了这一点,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外国人出入境111.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3.1%。前4月,中外航司执行国际客运航班周均达6428班,比去年同期增长25.4%。今年我国已经新增多个通航国家,79个国家的游客可以说走就走,“打飞的”游中国。
另一则是在海外社交平台广为分享的小贴士,“一定要带空箱子去中国!”“中国游”升温的同时,从北京秀水街到深圳华强北,从义乌国际商贸城到海南免税店,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专程到中国“买买买”。一些海外消费者甚至组成“代购团”,专门飞来中国采购商品,还有国外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发视频托人到中国代购。
从“中国游”到“中国购”,旅游“流量”变消费“留量”,一场新的“中国热”正在全球兴起。与产业投资、到中国去建厂不同,这场“中国热”围绕着文旅消费展开,走进了更多国外普通民众的视野。
何以“中国热”?与近年来的开放政策有很大关系。
5月13日,在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中国宣布决定首批向拉美和加勒比地区5个国家实施免签政策,并适时扩大对地区国家覆盖范围。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过境免签政策的优化升级、免签“朋友圈”的持续扩容,让外国游客来华更加便利,不仅提升了入境游的热度,还为“中国购”带来了第一波流量。
为了让更多外国游客来到中国、购在中国、满意而归,今年中国在退税政策上持续发力,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4月26日,商务部等六部门发布通知,将离境退税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将现金退税限额由1万元大幅上调至2万元,提出将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措施推广至全国,这些措施极大地提升了境外游客的购物体验和消费意愿。
何以“中国热”?也离不开中国制造的全球吸引力。
“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转变,品质和创新成为其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外国游客的购物清单不断拓展丰富,从服装、食品到手机、翻译器,从智能家居到小家电,凭借着创新创造和高性价比,中国商品深受全球消费者的喜爱。
这轮“中国游”“中国购”还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文旅消费融合带动下,中国文化吸引了更多外国游客关注。中式礼服、缂丝团扇、青花瓷茶具等带有中国文化符号的特色商品,装满了不少外国游客的行李箱,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爱上穿着汉服在中国旅游。
中国文化与中国制造的融合碰撞,正是“中国购”的魅力所在。
当外航的航班穿越云海,当退税商店的灯光点亮夜色,当“中国制造”闪耀国际舞台,这些生动的场景共同勾勒出中国作为开放大国的自信与担当。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今天,中国正以“游在中国”“购在中国”为纽带,书写着开放共赢的新篇章。这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21日 19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水利部针对湖北、四川两省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 人民网北京5月20日电 (欧阳易佳)记者从水利部获悉,受近期降雨、来水持续偏少影响,湖北、四川部分地区出现旱情,预计可能持续或进一步发展。 5月19日,水利部召开会商会,分析研判汛旱情形势,针对湖北、四川两省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并发出通知,要求两省水利部门和长江水利委员会密切监测雨情、水情、旱情,加强预测预报和会商研判,滚动开展供需水形势分析,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时段、精准措施,制定完善抗旱保供水预案;科学精细实施江河湖泊应急水量调度和水库及引、调、提等水工程抗旱调度,提供稳定水源保障;开展农村供水安全动态监测和风险排查,因地制宜采取延伸管网、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拉水送水等措施,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保障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强化灌区运行管理,合理制定用水计划,精细调度灌溉水源,全力保障农作物时令用水需求。…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