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全力做好“龙舟水”防御

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受南海季风爆发和副热带高压北抬共同影响,我国华南地区极易出现持续性、大范围的集中降雨过程,易引发珠江流域性洪水,俗称“龙舟水”。记者从23日水利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目前,珠江流域进入“龙舟水”防御关键时期。据预测,今年“龙舟水”期间,副热带高压面积略偏大、强度略偏强,南海夏季风爆发略偏晚,珠江流域降雨接近常年或略偏多,其中西江接近常年,北江、韩江略偏多;珠江流域大部气温偏高,强对流活动旺盛,局地暴雨多发频发;北江可能发生较大洪水,西江、韩江可能发生超警戒洪水,暴雨区内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较大洪水,防汛形势不容乐观。水利部坚持防住为王、预防为主,全力做好“龙舟水”防御工作。
一是压实防御工作责任。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加快构建完善流域水旱灾害防御“三大体系”。开展流域水旱灾害防御监督检查,协助地方排查消除度汛安全隐患。4月底前已基本完成水毁设施修复,督促个别未完成修复的项目加快施工进度,逐一落实安全度汛措施;指导做好青狮潭、龟石等水库除险加固,加快推进韩江、贺江等堤防达标建设。
二是夯实决策支持基础。积极推进重要江河洪水调度方案修编工作,印发并实施贺江洪水调度方案、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防洪安全保障方案,编制韩江洪水调度方案,组织建立健全中小河流预报调度方案体系。汛前完成北江、汀江等试点河流防洪“四预”能力提升建设,优化完善洪水预报、水工程联合调度、淹没分析预演等模型技术。
三是提升调度指挥能力。珠江委审查批复21座流域重点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编制覆盖45座水工程的汛期联合调度运用计划,进一步扩展流域联合调度广度和深度。组织开展流域防洪调度演练,提升建设成效和水工程调度决策能力。修订完善潖江蓄滞洪区运用预案,确保关键时刻能“分得进、蓄得住、排得出、人安全”。
今年入汛以来,珠江流域已出现8次强降雨过程,累计面平均降雨量302毫米。受降雨影响,西江上游南盘江支流巴江等25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水利部根据降雨预测和落区变化情况逐日会商研判,压实防汛全链条责任,滚动优化防御措施。系统、科学、安全、精准调度流域大中型水库,腾库60亿立方米迎汛备汛;突出抓好重点环节防御工作,强化巡查防守,做好病险水库、中小水库、涉河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各项工作;细化实化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措施。
6月1日起,南方地区将进入主汛期。据预测,6至8月,长江流域嘉陵江岷沱江汉江、黄河流域大部、淮河流域大部、海河流域、松辽流域大部、珠江流域沿海等降水将偏多,长江中游及新疆北部等降水将偏少。黄河中游、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海河流域漳卫河子牙河、辽河浑太河、松花江吉林段等可能发生较大洪水,湖南、江西、湖北、安徽南部、浙江西南部、新疆北部等地将出现阶段性干旱。
水利部将坚持以流域为单元,防汛抗旱两手抓、两手硬。锚定确保城乡居民供水和农业灌溉需求目标,进一步强化旱区雨情、水情、墒情、作物生育期的用水需求分析,精准掌握灌区作物种植结构、需水时段、需水量和灌水方式,确保应灌尽灌。充分利用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和数字孪生体系建设成果,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加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落实“谁组织、转移谁、何时转、转何处、不擅返”5个关键环节责任,全力避免人员伤亡。精准实施水工程联合调度,强化堤防巡查防守,做到险情抢早、抢小、抢住,确保防洪安全。(记者陈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