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 吕骞)近日中国商务部公布数据,截至今年10月,中国企业累计在海外投资已达4150亿美元。其中,今年1-10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581.7亿美元,同比增长25.8%。而据Dealogic数据显示,中国企业2010年进行海外并购的失败率达11%,为全球最高,同期美国和英国这一数字分别只有2%和1%。当前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何种机遇与风险?人民网股票频道就此专访了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大中华首席合伙人吴港平。
记者: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日趋活跃,哪些国家和地区是最优的投资目的地?
吴港平:中国企业走出去时间不长,以前走出去很多是因为国家政策,比如援非;后来因为发展需要,我们走出去投资了一些资源性产业,我相信这些投资还是会继续。而近年来我们看到了一些新的方向,欧洲经济不景气,有很多企业将目光瞄准了欧洲,因为欧洲企业有两大优势是对中国企业很有用的。一是品牌,中国企业在国际上比较知名的品牌还是偏少,自己打造国际品牌的话需要花的时间很长很长,目前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因此收购一些已经在国际上有认知度的欧洲品牌,这样就能省下我们未来二三十年的功夫。我也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中国女士喜爱购买的奢侈品包包等,品牌、质量不变,但背后变成是中国企业所拥有;二是技术,因为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创新,而研发需要花很多钱,从投入到成果也需要很长时间,不是一两天、一两年就能看到。一些欧洲企业已经有比较好的科研成果,现在因为种种原因愿意出售,与他们进行合作甚至收购,可以加快中国企业技术方面的推进。因此总的来说,海外并购的目的地比较看好欧洲。
记者: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走出去,走出去后中国企业主要面临哪些方面的风险和挑战?
吴港平: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经验不够,走出去之后面临新的法规新的管理模式,新的人新的文化。如何尽快本地化,利用当地的人才管好当地的业务,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普遍挑战。中国企业这方面的经验不足是因为之前做的少,预见力不够,这方面的经验积累确实需要一个过程。很多国外企业入华经营一开始也吃了很多亏,但现在回头看还好,也是有一个过程。另外,不少国外政府对中国企业的收购合并仍然比较担忧。这些挑战都一定存在,但不能因为亏了钱就退缩。
记者: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受阻,中兴华为进军美国遭“封杀”,有媒体总结是政治敌意。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遭遇此类风险,应该如何规避?
吴港平:近年来各个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其中中国企业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比其他国家更为严重,因为他们认为中国的崛起会带来很大威胁。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华为中兴在美国遇到的待遇,从我们的角度看确实是不公的,但我们也需要理解他们的出发点,当地政府需要面对他们的国民。有了这些问题,我们不能期望它们自动消失,类似的案例今后不会比现在少。因此中国企业要做好心理准备,避免商业行为被政治化。首先是要做好功课,在商业交易之前就做好公关,在当地民众担心之前就把收购合并的故事讲得漂亮一点,对当地有什么好的影响,对当地的经济、就业机会有什么贡献,有时候还说明得不够。
记者: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过程中,国际化的会计师事务所能提供哪些帮助?
吴港平:以前很多中国企业为了节省费用,投资海外项目只凭感觉。在交了一些学费之后现在都会找正确的公司去做财务上的尽职调查。收购一家企业,营业收入、成本、其他的负债有没有记录在里面,法律上、财务上、商业上的尽职调查都需要专业的公司做。这些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国外企业入华时都会花这些小钱避免将来可能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