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指出,过度依靠代销业务将给飞亚达带来业绩增长的瓶颈,如何将制造业转型到精品路线是飞亚达需要思考的问题
素有“中国钟表之王”称号、一直保持业绩高速增长的飞亚达在2011年净利猛增70%后,2012年出现九年来首次业绩下滑,2012年公司实现净利1.16亿元,同比骤降19%。业内人士指出,飞亚达逐渐转变为代销国际品牌,这将会使其失去原有核心业务,过度依靠代销业务将制约其业绩增长。
同时,公司资金压力不容小觑。2月24日,飞亚达发布公告称,拟发行4亿元债券已获得证监会核准:网上预设发行规模为0.4亿元,网下预设发行规模为3.6亿元。
业绩九年来首度下滑
2004年飞亚达实现净利0.01亿元,2011年达历史最高峰1.59亿元,同比增幅达70%。2012年飞亚达净利却没有延续上升态势。
对此,飞亚达相关人士表示:“业绩下滑主要由于前期拓展费用成本较高,经济不景气,整体高端零售业行业表现不好。但这只是暂时的,随着消费升级及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行业仍然有很多机会。”
“2012年四季度,飞亚达业绩突然下降,直接原因是代理的国际品牌手表销售受阻,与国内反腐有一定的联系。与此同时,2012年飞亚达快速的网点布局,也加大了公司经营和财务压力,对利润形成挤压效应。”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表示。
业内人士指出,2013年通胀抬头对公司经营环境有利,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的反腐对名表消费又造成一定的冲击,这将对飞亚达2013年业绩持续造成影响。
飞亚达上述人士表示:“行情不理想是主因,政府采购数量单方面不能作为衡量标准,反腐与公司业绩不成正比。”他坦言,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也会订购,但公司销售客户以个人为主,百货商场和卖场的来源为主要收入,群体包括公司白领、公务人员等各类消费群体。
“飞亚达一直与政府保持较好关系,高端团体客户一直是飞亚达销售中提供收入的重要支撑,一旦失去将对飞亚达业绩造成重创。”一位接近飞亚达人士称。
与此同时,飞亚达资金压力愈见明显,2012年年初公司短期借债9.8亿元,截至2012年9月30日,公司短期借债上升至14.8亿元,负债合计自15亿元上升至19亿元,公司资产负债率达55%。
转型代销国际品牌
国内品牌表行业竞争之下,国际品牌表对市场的强势蚕食,也是飞亚达自有品牌未能得到业绩突破的重要因素。在国内市场销售的近200个手表品牌中,国际品牌有65个,国内名表销售额的80%来自国际品牌。
据了解,近年来,日本、瑞士等钟表业纷纷涌入中国办厂,中国名表品牌影响力严重处于弱势地位。2012年我国进口瑞士手表总值约合100亿元,较2010年增长超60%。
“国产品牌手表市场份额目前没有多大的改变,飞亚达与依波、罗西尼、天王正处于激烈的价格战中。由于高端化战略的持续推进,飞亚达在销量没有提升的情况下,营收有一定增加,开始领跑国产四大手表品牌。然而,国内高档手表市场正被瑞士5大品牌所占据,在高端手表市场年均30%增长的背景下,国际品牌将持续占据绝大多数国内市场份额。”黎雪荣告诉记者。
据了解,中国表企与国际品牌表企业曾一度达成品牌同盟,扩大销售网络,相当一部分企业纷纷转型,然而由于自主品牌一直缺乏强劲竞争力难以脱颖而出,不少企业做起了代销国际名表品牌的买卖。
代销或丧失手表制造核心
多年来,飞亚达业绩高速增长与其战略转型有关,其中代理销售的国际品牌对其业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与我国近年来高端手表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密切相关。在世界名表迅猛增长的同时,飞亚达也尝到了甜头。
自上市之后,飞亚达迅速成立亨吉利世界名表中心,专门代理和销售世界名表,目前代理销售卡地亚、劳力士等超30个的国际品牌,有120多家连锁店。
从2007年到2011年,飞亚达表销售收入从1.5亿元增长到4亿元,累计增长160%,公司的世界名表销售收入从5.8亿元增长到20亿元,增长240%。2003年,飞亚达自有品牌飞亚达表占公司当年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近50%,2011年该比重仅20%。
从飞亚达当前业绩和盈利来源分布来看,商业代销国际品牌收入占比高达80%。尽管我国正开展反腐运动,但国际品牌仍是我国高档手表市场的主力军,不过,名表业务运营成本和财务费用增加过快却成为飞亚达的负累。
黎雪荣认为,在市场高速增长的情况下,飞亚达业绩增长的前景仍然明朗,但逐渐转变为代销国际品牌,飞亚达将会失去其原有的核心业务。过度依靠代销业务将给飞亚达带来业绩增长的瓶颈,不断加强自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巩固和加强自有品牌的生产和销售,是飞亚达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业内人士指出,代销国际品牌在飞亚达营收中占有绝大部分比重,这种代销业务容易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飞亚达只有加强渠道控制力才能保证代销业绩的稳固和持续提升。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