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铁路投资未受铁道部改组影响,2013年前5个月同比增长超25%
中国中铁 601390
研究机构:群益证券(香港) 分析师:李晓璐撰写日期:2013-06-26
结论与建议:目前铁路投资未受铁道部改组等外界不利因素影响,2013年前5个月同比增长超25%。公司是国内两大铁路建设大型承包商之一,基本面无虞。近期公司股价受大盘下跌影响,股价超跌,目前2013年和2014年A股股价对应PE分别为6.2倍和5.7倍,H股对应7.3倍和6.6倍。建议逢低买入。
根据最新数据,2013年1月至5月,全国铁路基建投资总额累计达到1322.85亿元,同比增加25.4%,延续了2012年下半年以来的快速增长势头。其中,5月单月基建投资额462.99亿元,同比增长37.1%。
2013年全国铁路基础建设拟投资5200亿元,同比增长约3%。2012年下半年开始投资增速显著加快使基期垫高,因此2013年的基建投资增速极可能是前高后低。但考虑到铁路和城市轨道等工程的建设周期大多为1年至1年半,因此我们认为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上半年的投资高增长足以对2013年的业绩构成支撑。
另一方面,公司的新签订单增长强劲,在手订单也十分充足。一季度公司新签合同额1928亿元,同比增长86.5%;未完成合同金额为14000亿元,为2012年营业收入的近3倍。
我们重申铁道部撤并改组不会改变国家对铁路建设投资的力度的观点。
而对于外界普遍关注的资金难题,中国铁路总公司已经于5月23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200亿元中期票据,中标发行利率为4.50%。可见融资渠道依然畅通。此外,此次发行的票据首次被划入“政府支持机构债券”。信用担保加码显然为后续铁路建设融资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盈利预测:2013年1季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75亿元,同比增长24%;得益于低基期,当季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61%。
预计2013年和2014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81.97亿元(YoY+11.46%,EPS为0.39元)和90.26亿元(YoY+10%,EPS为0.42元).
唐山港:再次打开远期成长空间,促成三线城市码头崛起的典范
唐山港 601000
研究机构:民生证券分析师:孙洪湛撰写日期:2013-05-22
一、事件概述
京唐港铁路港口物流工程项目落户河北迁安。
二、分析与判断
铁路港口物流工程进一步提高港口矿石周转率
京唐港铁路港口物流工程项目在迁安正式签约,该项目由唐港铁路、唐山港、大秦铁路、九江线材、燕山钢铁、大秦物流及迁安公交总公司共同出资,项目工期30个月。项目主要包括迁曹铁路接轨至矿石接卸场的配套铁路工程,及迁安市北方钢铁物流产业聚集区货物接卸场工程。配套铁路包括正线长度16公里,线路总长度24公里,占地约900亩,接卸车场项目占地约2000亩。该专用线的建成将增加其矿石的周转率及堆场空间,京唐港的比较优势更加突出。
2013年4月吞吐量再提速,继续领先全国
1-4月份,唐山港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4254万吨,同比增长21.10%。其中外贸吞吐量7137万吨,同比增长14.64%;煤炭吞吐量6006万吨,同比增长30.56%;矿石吞吐量5638万吨,同比增长15.63%;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417万吨,同比下降27%;钢铁吞吐量1314万吨,同比增长14.22%;集装箱吞吐量170553标准箱,同比增长51.28%。京唐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146万吨,同比增长16.66%,继续领先全国各大港口。
再融资筹建36-40码头,打开2014年新增长预期
为加快唐山港京唐港区36-40大型煤炭专业化码头项目建设,公司将以融资租赁和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等方式,预计筹集超过20亿元的项目启动资金。工程包括2个15万吨级煤炭卸船泊位,3个10万吨级煤炭装船泊位及相应配套设施,设计年通过能力为5600万吨,工程总预算约为56亿元。唐山港上次再融资控股60%的首钢码头得到了市场一致认可,此次预计100%控股的36-40码头将接过首钢码头高增长“接力棒”,保证公司2014年以后的业绩增长空间。
三、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由于一线城市节能环保压力加大,三线城市码头吞吐量出现结构性增长。我们看好价低、堆场面积大、腹地交通便捷的港口的增长空间。考虑到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我们预计13至15年EPS分别为0.39、0.51及0.81元,目前股价对应的PE为8、6及4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四、风险提示
大盘系统性风险。
嘉凯城2013半年报点评:业绩扭亏为盈,全年收益增长可期
嘉凯城 000918
研究机构:东兴证券分析师:郑闵钢,张鹏撰写日期:2013-07-31
事件:
公司日前发布2013年中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51亿元,同比增长61.37%;其中房地产销售收入11.98亿元,贸易业务收入10.92亿元,其他业务收入1.6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21亿元,同比增长106.26%;基本每股收益0.01元,同比增长105.56%。
观点:
公司业绩扭亏为盈,房屋销售大幅提升。公司充分把握市场形势,合理安排推盘节奏,创新营销手段,促进产品销售和资金回笼,无锡国际城、青岛时代城、上海徐汇城市之光等项目都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成绩。报告期内,公司房地产业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10.83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22.12亿元,回笼金额18.7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4.51亿元,其中房屋销售收入11.98亿元,同比增长198.38%,毛利率33.33%,同比增长8.58%。公司积极开发新业务及平台,商品销售收入10.92亿元,同比增长12.44%,但由于受到大宗商品贸易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商品销售毛利率0.3%,同比下降1.01%。
完善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地产业务。工程建设方面,公司统筹规划,进一步完善项目进度管理计划,严格把控工程质量。截止至报告期末,公司在建项目14个,在建面积177.88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133.17
万平方米、酒店6.62万平方米、保障房4.28万平方米、安置房33.81万平方米;上半年新开工面积9.36万平方米。公司成功收购上海新江湾城项目,新增土地储备4.29万平方米,新增项目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公司费用控制得力。公司建立了全过程成本管理体系和制度,实行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资金方面不断改善融资结构,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金成本进一步降低;管理方面进一步实行精细化的管控,三项费用总额比上年同期减少1.46亿元。其中,销售费用0.87亿元,同比下降17.76%;管理费用2.08亿元,同比下降18.34%;财务费用0.44亿元,同比下降64.93%。
基金业务逐步扩大,城镇商业初有成效。公司积极探索和拓展基金业务,基金管理规模稳步扩大,基金种类逐步增多。报告期内,完成了“嘉银发展I期基金”2亿元的资金募集;确定了“城镇商业发展基金I期”4亿元的设立方案及资金来源;初步确定了多个房地产基金项目及方案。截止报告期末,公司管理基金规模达到10亿元。与此同时,公司积极推进城镇商业业务,成立了上海名镇天下和浙江名镇天下两个城镇商业平台公司;制订了城镇商业项目选址条件、业态规划、产品线等标准;在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确定了一批重点意向项目。
负债情况缓慢改善,业绩增长稳定性加强。报告期内,公司资产负债率为80.11%,较年初增长0.93%;真实资产负债率为66.59%,较年初下降0.65%,公司负债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短期借款39.54亿元,较年初增长57.02%。长期借款69.33亿元,较年初增长29.70%,偿债能力尚在可控范围内。公司预收款项40.66亿元,较年初增长18.59%,公司业绩保障性提升。
公司是布局长三角的龙头地产企业。公司在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充分估计市场变化,着力推动公司战略转型。在加强成本控制和完善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加速推动房地产业务发展,同时积极推进城镇商业和拓展基金业务,因此公司2013年下半年业绩快速增长有望持续。我们预计公司2013年-201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6.38亿元、79.21亿元和94.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4.33亿元、4.88亿元和6.96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0.24元、0.27元和0.39元,对应PE分别为13.95、12.38和8.68倍,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责任编辑:DF01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