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不是鸡犬升天
平安证券研究所:对于国企改革,我们认为有机会就必然有风险。基于实地调研所得,建议关注竞争性行业中的优质国企平台,资产整合和治理改善将提升其长期价值;对公共性行业的国企则需要耐心观察,从中选择未来的现金流品种;那些融资类或质地差的公司则可能成为美丽的“陷阱”。
当前市场对国企改革给予了无限遐想,一则因为国退民进往往是市场化改革的最好注脚;二则企业层面的改革才能真正提供改革与转型的微观支撑。虽然从大逻辑看,国企改革势在必行,应可寄予厚望,但落实到投资层面,市场还是一头雾水。卖什么、买什么、哪些是机会、哪些是陷阱,都需要仔细甄别,细致论证。我们近期组织的合肥、重庆、贵州三地的草根调研可以为国企投资提供指引。
三地调研的结论迥异。我们认为,合肥有可能再次成为改革的急先锋,其政府从2007年开始即已试水新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大致做法是:依据行业属性将麾下国企划分为竞争类、公共类、平台类三种类型。竞争性国企主要考核净利润,改革从债权转向股权,因势调整国资产业布局;拒绝采取简单的股权激励,并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另外,公共事业类国企主要考核民生,经营以稳健可持续为方向;平台类国企则主要考核融资功能。鉴于当前国有企业分布广泛而复杂,区分属性并分而治之可能是未来改革的大方向。
与合肥相比,重庆和贵州的国企质量则实在难有亮点。重庆绝大多数国企都可归为平台类公司;而贵州安顺的国企基本属于煤电等公共类企业,且多数属于大国企的子公司,不仅地方没有管辖权,还经常因为种种原因而被迫让渡利益。这类企业至多在短期主题投资热情中分一杯羹,而很难成为长期投资标的。相对而言,国有资产质量较高的东部地区无疑更值得关注。
行业维度看,竞争性行业的优质国企最值得关注;公共类国企次之;平台类国企最差。区域维度看,国企质量更高的东部更可关注,而国企质量较低的中西部至多是聊胜于无的主题投资。
总体而言,在可能的国企改革热潮中,我们更建议关注国有企业分布优势地区的优质公司。区域角度,建议围绕上海、广东、山东、江苏、安徽等国企质量相对较好的地区挖掘投资机会;行业角度,建议围绕汽车、家电、医药、文化等消费类的竞争性行业筛选投资标的。而对于那些夹杂于国企改革投资主题中的公共类和平台类企业,则建议相对谨慎。公共类企业如果改革得当,还有一定可能成为未来的现金流品种;而那些平台类企业则只可能成为甩包袱的集中地。另外,即使在竞争性行业中,对那些国企质量欠佳的内地省市和经营环境不好的过剩性领域也需要抱有足够的警惕。
长期影响看政策落实
信达证券:市场对三中全会《决定》的解读普遍偏正面,这对短期的A 股市场起到一定的正面推动。虽然11月、12月财政资金投放量会较多,但由于央行采取偏紧的政策以及机构与企业年底资金结算的需求上升,资金面整体上偏紧。目前经济数据温和,四季度经济增速将略有下滑。综合看,我们认为后两方面的因素将部分对冲市场对改革的乐观预期,短期内A股市场将温和修正10月下旬以来的下跌。
主板市场或周期性行业既受到市场乐观情绪的推动,也受制于国企改革(因主板市场或周期性行业中国企占主导)的羁绊,短期行情可能变化不大;市场短期的机会将集中在受益于政策推动的二胎、自贸区和土地改革等前期调整幅度较大的板块,以及传媒、计算机和军工等行业(这几个行业前期的调整幅度也较大)。不过,我们认为三中全会对A股市场行情的推动难以持久,因为7月份以来市场对全会的预期不断在强化、修正、完善,时间上较为充分,因而不会对A股的中期走势(明年)构成关键性影响。三中全会对A股长期的影响如何,要看文件落实的情况,目前难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