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已拉开大幕,截至目前,已有1282家上市公司业绩预报。其中,99家上市公司先后发布业绩修正预告公告,有56家向下修正此前公告预期,“变脸”后最大变动幅度超过-1300%。
市场人士认为,经济放缓、周期更迭,均是业绩调整的客观原因。但大面积“变脸”背后,存在风险揭示不足等瑕疵。业绩预期变幻,让机构在内的投资者频频“触雷”。专家建议,股民应在专注淘金年报之余,更需防范业绩“地雷”。
截至5日,99家上市公司先后发布业绩修正预告公告,其中56家上市公司向下修正此前公告预期,最大变动幅度为路翔股份,变脸幅度达-1375.90%。此外,欣龙控股预计去年亏损3000万元,同比下滑4648%;吉林化纤预计亏损4.25亿元至3.35亿元,同比下滑最大幅度为4383%;瑞泰科技预计亏损1.35亿元至1.2亿元,同比下滑3986%。
化工和信息设备行业则是年报“变脸”的重灾区:19只信息设备行业个股下调业绩,化工行业个股也有9家上榜。
有专家表示,从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情况来看,有些预减个股固然是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而有些个股却在风险揭示方面存在陈述不充分的倾向,“地雷”频发值得投资者警惕。
“在客观上,业绩预期固然因经济走势而变动,但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过程中能否尽责,风险揭示是否充分也很关键。”上海华荣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峰说,由于部分季报未经外部审计,一些个股往往在半年报、年报前“变脸”,仍有业绩“头重脚轻”、风险陈述不充分的倾向。
近年来,业绩下调“变脸”频频成为触动投资者神经的名词。上市公司业绩的“阴晴不定”,也让投资者的情绪随之起伏。公开数据显示,一些大幅修正业绩的公司,股价也随之波动。例如,2012年上市的浙江世宝在上市首日暴涨六倍后,业绩突现“变脸”,下滑幅度超过37%,次日即以跌停价报收,令众多中小投资者深度套牢、亏损巨大。
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认为,对于上市不久调降业绩、造成大幅投资损失的现象,应对违规行为严加调查,尤其需要严刑峻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换来企业信息披露诚信责任的有效落实和投资者价值判断能力的逐步提高。新华社记者 郑钧天
据新华社上海2月6日电
(来源: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