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想的人来深圳,有梦想的人到前海” ,这是在前海流传的一句话。
30年前,蛇口一声炮响,拉开了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作为特区下一个30年的新增长极,前海将如何谱写深圳梦的新篇章?
“创新+效率=前海梦”,这句在前海区内随处可见的标语或许就是答案。滩涂造城,白纸作画,成立4年来,这片热土吸引了无数追梦的创业者,前海正以高效创新的服务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环境,为有梦想的人们铺就了宽阔闪亮的未来之路。
“小政府、大服务”的前海样本
与所有开发区迥然不同之处,前海管理局,这个通过立法和行政授权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公共管理机构,从成立之初就担负着创新的使命:按照小政府、大服务、国际化、低成本、高效率、公开透明的原则,实行企业化的运作模式,探索用企业精神改造管理模式。
建区4年来,以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为名的前海将“服务”二字贯彻到骨髓,打造出了一块有口皆碑的金字招牌。
朱连根是深圳一家从事企业商务注册代办与管理服务公司的负责人,在全国多地都有业务,但前海合作区是他最愿意来办事的地方。这里不单单行政审批程序少,执照发放速度快,注册所需要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和刻章许可证一次就都能拿到,不用反复折腾。
在朱连根常来办事的前海e站通服务大厅,市发改委、规土委、经信委等11家单位授权的69项行政审批及行政服务事项在这里实现了“一条龙”集中办理。企业注册前海,在网上预约后无需排队,现场立等可取,让人真切地体验到前海效率之高。
拥有15平方公里土地的前海坐落在深圳市郊,目前交通还不算太便利,区内只有两班公共汽车。去年底,前海管理局下属公司特地开通了园区内循环专线和区外3条穿梭巴士,全天候、多班次从附近地铁站、巴士站免费接送前来办事办公的人员。这些车辆全部都采用了深圳自主生产的纯电动汽车,在方便大众的同时又实现了“零排放”。
前海主打“深港合作”牌,为了更好地服务港商,前海管理局去年在香港专门设立了驻港联络点,让港人在港就能实现充分了解前海、注册前海企业的愿望。此外,为了让香港企业人士方便往返于香港和前海,前海还专程开通了两地直达巴士;在电话通讯方面,去年底发行的“前海卡”已实现前海和香港间移动通信服务、资费水平与香港本地通信基本接轨。
见微可以知著,得益于金融、商事登记注册、法治等领域的制度创新以及服务方面的完善便利,在前海合作区,每天都有近100家大大小小的新企业落地,大众创业的风潮正呼啸而来。
截至今年2月28日,前海注册企业总数已达到23585家,注册总资金达14299.46亿元。其中,今年1月至2月,前海就新增企业3369家,新增港企150家,走在了全国各大新区的最前沿。
500强企业争相入驻
担任着前海规划建设专业咨询委员会委员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何镜堂早前曾表示,前海要创造为人服务的城市,而不仅仅满足给人观看的功能。尽管目前前海的建设只现雏形,但“智慧现代”与“服务于人”的理念已充分展现。
阳春三月,走进前海合作区,园区水清草绿,建筑简约现代,处处涌动着蓄势待发的盎然春意。其中最为特色的,当属去年12月7日同时开园的前海万科企业公馆和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
作为前海首个办公园区,占地面积11.5万平方米的万科企业公馆片区涵盖了50栋低密度企业办公楼、公共商业配套设施及一座前海会展交易中心。
公馆不仅整体设计新颖现代,服务设施也非常完善。24小时便利店、咖啡馆、精品餐饮、茶舍、健身房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辅以湿地公园、雨水花园等园林景观,园区如同一个美丽开放的小镇,不仅让在此工作的人们舒心畅意,还吸引了不少市民专程前来游览拍照。
如此“高大上”配置的企业公馆不仅遭到本土企业的“疯抢”,也受到了世界500强企业的青睐。如今,入驻企业涵盖恒生、汇丰、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其中港资和外资企业占到30%以上。
“寸土寸金”的前海,不仅仅只对高端、国际化企业敞开怀抱,还斥巨资为“草根”创业者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存空间。与企业公馆一街之隔,国内首个深港合作的国际化青年创新创业社区——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同样凝聚着超高人气。
这座比照硅谷定位的、具有前瞻性设计的青年国际社区,由前海管理局、香港青年协会、深圳市青年联合会三方共同打造而成,囊括了创业园、展览及服务中心、创业培训学院、人才公寓等8栋建筑以及网球场、篮球场、青年广场等配套设施。
考虑到将吸引大量的香港创业者,港式元素在园区随处可见:办公楼尽管只有3层,但都按照国际惯例安装了电梯,完全实行无障碍设计,空间布局、色调装饰等也都充分听取了香港人的意见;每个指示牌都有繁体字作为标识,港人熟悉的如大家乐餐饮、7—11便利店也会入驻提供服务。
按照规划初衷,前海将企业公馆与梦工场建设在一起,是希望能在小范围内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青年创新创业团队如果有好的想法,可以随时向这些创投机构提请支持。
为青年创业者搭建“梦工场”
2014年底,已经在香港成功创业的田翼强带着自己的创业项目与团队,来到了前海梦工场。他与另外3名香港本土同学创立的香港妆家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O2O平台,线上预约化妆,线下上门服务,曾在香港引起不小反响。
但随着市场开发的深入,香港创业成本高昂、市场空间有限等弊端逐渐显现,因此,田翼强与他的团队将目光投向了深圳前海,旨在为年轻人尤其是香港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发展机遇的前海梦工场。
和田翼强一样,“港漂族”薛雪也选择来到前海开辟“第二战场”。两年前,薛雪与3个小伙伴在香港创立了公司,产品专注于智能家居领域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以及各类家居系统的有机结合及优化。来前海,除了看中深圳拥有完整供应链,薛雪也看中前海未来的发展机遇以及“深港合作”这个独一无二的政策优势。
在这些创业者看来,前海的吸引力还在于软服务上的“应有尽有”。以梦工场为例,创业青年不仅可以享受“拎包入驻”的办公环境,还能够获得工商税务注册、法律、财会、人力资源等咨询服务,几乎可以一步到位。
除了政府精心筑巢引凤,创业平台也踩着点在前海抢滩布局,一个立体化、多层次的创新生态链正在形成。
作为先期“登陆”者,前海厚德创业孵化器已经在梦工场运行了3个月,有好的创业点子的青年都可以得到完善商业计划的帮助,以及市场推广、股权融资等方面的支持。而该孵化器每周至少一次的项目路演、创业讲座等活动,更是深受深港两地创业青年的好评。
羊年春节到来之前,已经有16个孵化器机构入驻梦工场,为创业者提供服务,其中一半来自香港,还有一半是内地机构,包括华为、中国电信、联想之星等,这些孵化器有如一个个引擎一般,将助力创业者开疆拓土,让梦想照进现实。
如今,梦工场已经成为观察前海的新窗口,也是前海精神的新载体。这里以人才为主体,以服务为导向,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不仅有深圳30年前创业初期的模样,也将是深圳后30年梦想再次点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