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十六大以來我國對外投資存量達4247.8億美元--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十六大以來商務成就綜述之四:

商務部:十六大以來我國對外投資存量達4247.8億美元

2012年11月06日14:21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世紀之交,以對外投資合作為內涵和基礎的“走出去”上升為國家戰略並被寫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加強多雙邊機制建設,積極為企業營造公平寬鬆的外部環境,保障企業境外合法權益。

    人民網北京11月6日電 近日,商務部網站刊發《十六大以來商務成就綜述之四:對外投資合作跨越式發展 政策服務體系初步建立》。報告顯示,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由2002年的27億美元增至2011年的746.5億美元,年均增長26.9%。截至2011年底,對外直接投資存量4247.8億美元,共設立境外企業1.8萬家,資產總額累計近2萬億美元。

    
  黨的十六大以來,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逐步完善“走出去”政策促進體系、服務保障體系和風險控制體系,指導和促進企業積極穩妥開展對外投資合作,取得了對外投資合作的跨越式發展。世紀之交,以對外投資合作為內涵和基礎的“走出去”上升為國家戰略並被寫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

  一、規模迅速擴大

  對外直接投資規模由2002年的27億美元增至2011年的746.5億美元,年均增長26.9%。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投資大幅下滑,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仍逆勢上揚並穩步增長,2011年流量和存量分別居全球第6位和第13位,與2002年相比名次分別提高了20位和12位。截至2011年底,對外直接投資存量4247.8億美元,共設立境外企業1.8萬家,資產總額累計近2萬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和營業額分別由2002年的150.5億美元和111.9億美元增至2011年的1423.3億美元和1034.2億美元,年均分別增長30.4%和31.3%。2002-2011年,合同額和營業額合計分別為7374.1億美元和4646.1億美元。截至2011年,合同額和營業額累計分別達到8416億美元和5390億美元。對外勞務合作2003-2011年間派出勞務合計293.2萬人,2011年末在外勞務人員81.2萬人,比2002年底增加32.2萬人。截至2011年累計派出勞務588萬人。

  二、方式不斷創新

  跨國並購日益活躍。2003-2011年,跨國並購類對外直接投資合計1308.6億美元,佔同期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51.6%。獲取境外營銷網絡、技術品牌和能源資源成為主要目的,吉利收購瑞典沃爾沃轎車公司、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中石化收購瑞士Addax公司股權等一批重大並購案件順利實施,企業參與境外大型運行及投資項目方面也有所突破。集群式投資經營模式穩步發展。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截至目前共在13個國家建設16個合作區,其中贊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泰國泰中羅勇工業園、俄羅斯烏蘇裡斯克經貿合作區等9個已通過政府驗收確認,累計實際投資超過30億美元,吸引入區企業近300家。對外投資、承包工程、資源開發協同發展。油氣、礦山開採等資源領域投資項目與相關公路、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並舉。企業間協作不斷加強。多個企業發揮各自優勢採取集團式承攬項目,增強整體競爭力。中國企業在對外投資合作中引進國外企業作為合作伙伴,共同實施有關項目,增加利益交匯點。

  三、領域逐步拓寬

  對外直接投資地區和行業分布廣泛。遍布全球178個國家和地區,香港、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對外投資主要目的地,對外投資主要涉及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採礦業、交通運輸、制造業等領域。對外承包工程市場多元化發展。在鞏固亞非傳統市場的同時,拉美、中亞等非傳統市場不斷開拓,進軍發達國家市場也取得積極進展。對外承包工程高端領域比重有所增加。傳統屋建筑業項目佔新簽合同額比例由2002年的30%降至2011年的20%以下,帶動出口多、盈利水平高的石油化工、電力和電子通訊等領域項目比例已升至新簽合同額的近五成。

  四、質量進一步提升

  企業全球化經營程度不斷提高。2011年有69家中國內地企業入選《財富》世界500強,華為、聯想、海爾等企業初具跨國公司規模。國內區域間協調發展。地方企業對外投資日益活躍,截至2011年底地方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佔對外投資總額的比重達到23.8%。截至2011年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的6成由地方企業完成,在外勞務總數的86.6%由地方企業派出。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大型化。合同額5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數由2002年的53個增至2011年的498個,其中上億美元大項目已增至266個。安哥拉社會住房、伊朗德黑蘭地鐵4號線、古巴西恩富戈斯煉油廠擴建等一批重大項目陸續實施,對當地民生、交通和生產能力的改善起到一定作用。大型企業實力不斷增強。截至2011年末具有對外承包工程經營資格的企業達3165家,華為公司、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等企業在國際市場有出色表現。2011年有50家中國企業入選美國ENR國際承包工程商225強,比2002年增加11家。對外承包工程發展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EPC總承包已成為主要方式,規劃設計發揮先導作用帶動承包工程項目實施,包括運營管理環節的特許經營方式取得進展。對外勞務合作市場秩序有所好轉。相關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各項配套政策措施陸續出台,境外勞務糾紛增加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五、對經濟發展促進作用日益凸顯

  “走出去”有助於我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擴大我與其他國家的經貿合作,使我國企業在參與國際競爭中得到鍛煉和成長,有利於實現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十一五”期間,我國非金融類境外企業實現銷售收入合計2.3萬億美元。通過境外投資,“十一五”期間我國非金融類境外企業實現進出口總額6909億美元。另據初步測算,2003-2011年間對外承包工程帶動出口約1688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為國產大型成套機電產品。通過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吸引了國內相關產業一批中小型加工類企業走出去發展,也吸引了東道國、第三方企業的入駐和發展。截至2011年底合作區累計實現總產值68.5億美元,上繳東道國各種稅費2.4億美元,2011年末就業員工總計2.5萬人,其中當地員工2萬人。通過承攬境外承包工程項目,大型承包商將部分項目業務分包國內中小型施工企業,並促進實現中國工程技術標准“走出去”。對外勞務合作為國內剩余勞動力提供部分境外就業機會,每年幾十萬在外勞務人員收入的提高,也使國內上百萬人的生活因此得到改善。

  六、中外雙方互利共贏

  “走出去”擴大了我與投資合作東道國的共同利益,為其帶去人才、資金、技術和生產能力,增加了當地稅收,部分解決了當地就業,增強了當地自主發展能力,有利於增進務實合作和相互理解。“走出去”企業境外文化及利益融合進程不斷加快,屬地化經營程度不斷提高,環境保護、勞工權益等社會責任問題日益得到重視。2011年我國企業境外納稅超過220億美元,同比增長88.7%,雇佣當地員工88.8萬人,員工本地化率72.8%。大部分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熱心投身公益事業,受到當地各界普遍贊譽和歡迎。

  七、管理服務日趨完善

  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初步建立起“走出去”的政策促進體系、服務保障體系和風險控制體系,指導和促進企業積極穩妥開展對外投資合作。加快推動對外投資合作法制化和便利化,相繼頒布實施《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對外承包工程管理條例》,制定施行《對外勞務合作管理條例》等法規政策。發揮宏觀規劃的引導作用和支持政策的杠杆作用,編制《對外投資合作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各類“走出去”境外規劃,豐富完善金融、信貸、外匯保險等各項優惠政策。指導企業做好與投資東道國的文化利益融合和內部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企業境外經營行為,出台《中國境外企業文化建設若干意見》,印發《境外中資企業(機構)員工管理指引》、《對外承包工程行業社會責任指引》。增強公共服務職能,定期發布《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對外投資國別產業指引》、《國別投資經營障礙報告》,建立完善對外投資合作信息服務系統,加大“走出去”人才培訓力度。加強境外安全權益保障,推進對外投資合作安全權益保護體系建設,制定《境外中資企業機構和人員安全管理規定》,發布《對外投資合作境外風險提示》預警信息,編制《境外中資企業機構和人員安全管理指南》,指導企業妥善應對境外安全風險。加強多雙邊機制建設,積極為企業營造公平寬鬆的外部環境,保障企業境外合法權益。

 

(責任編輯:值班編輯、李海霞)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