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把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作為一項突出內容,提出要培育和壯大新型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充分激發農村生產要素潛能——
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正當其時
當前,我國農業經營主體多元化發展,經營方式不斷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業大戶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健康發展,這構成了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現實基礎。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快速發展是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的一大基礎。隨著相關法律法規正式實施,相關稅收和金融支持政策陸續明確,示范社建設行動深入展開,人才培養力度不斷加大,合作社發展的政策扶持體系逐步健全。當前,全國專業合作社總數達55.2萬家,實有入社農戶4300多萬戶,約佔農戶總數的17.2%。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蓬勃發展成為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的又一大基礎。龍頭企業隊伍進一步壯大,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不斷完善,龍頭企業集群進一步形成,市場開拓能力不斷提升。
專業大戶不斷發展壯大,多樣化經營主體不斷涌現,成為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的第三重基礎。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經營耕地在30畝以上的專業大戶近900萬戶,經營耕地在1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約48萬戶,一大批以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為特征的家庭農(牧)場在吉林、江蘇、上海等地興起。
完善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具有必然性,中央一號文件鎖定這一主題正當其時。我國農村改革進入新的攻堅階段,農村社會結構深刻變革,農民思想觀念深刻變化,農業經營方式深刻轉變。伴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進程,“三農”發展的一些深層次問題逐步顯現,新挑戰對完善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提出了新任務。
具體而言,這些新挑戰包括,糧食生產實現“九連增”,持續穩定增產難度不斷加大﹔農民收入連續9年快速增長,持續增收難度不斷加大﹔農村青壯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業勞動力素質下降,提高農業生產集約化經營水平的難度不斷加大﹔農產品市場化進程加快,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日益顯現,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的難度不斷加大。而新任務則是,未來應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依托,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骨干,以發達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為保障,以健全的農村公益事業投入機制為支撐的新型農業經營體制機制。
以集約化、組織化為特征的現代農業,是世界農業發展的共同趨向。我國人多地少,小規模和兼業化是農業主要經營方式,組織化程度低、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導致農業生產成本較高、生產比較效率低。發展現代農業,需要把分散的農戶,通過市場機制重新自願組織起來,提高農業生產的集約化水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認為,即使將來我國完成了工業化、城鎮化,農業人口減少到極限,相對其他國家,我國農業小規模家庭經營的格局也不會有根本性改變。因此,中央提出著力構建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或許是新一輪農業發展的邏輯起點。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