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號文件發布:保供增收惠民生 改革創新添活力--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中央一號文件發布:保供增收惠民生 改革創新添活力

2013年02月01日08:20        手機看新聞

  中廣網北京2月1日消息(記者沈靜文)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31日),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連續第10年聚焦“三農”。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以14個字概括了這一年我國農業農村的工作目標:“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創新添活力”。

  “保供增收”,常說常新﹔農業產量低,農民增收緩慢也是我國農村、農民、農業方面的大問題。而“改革創新”,則需要魄力、更需要智慧。2013年“改革”應從何下手,“創新”又如何體現?

  在安徽省郎溪縣飛鯉鎮塘埂村口,“家庭農場”經營戶王文桃剛從他的大棚基地出來,又到塘邊喂鵝。他的“家庭農場”主營秧苗培育,兼營養殖。方圓500畝的地通過租賃、承包,實現規模經營。

  王文桃:收入還可以,差不多40萬。

  王文桃的收入在家庭農場負責人裡不算高。同樣在郎溪經營家庭農場,嚴虎的口氣更大。

  嚴虎:我今年46歲,我們有50歲規劃,就是到50歲存款300萬,有一部奔馳車,擁有兩套房。這個地方不讓蓋房子,要不然我馬上就蓋個別墅,蓋個免費的公益浴池,讓當地百姓免費洗洗澡。

  南至安徽郎溪,北到吉林延邊,“家庭農場”已在多地蔚然成風。以延邊為例,2011年199家家庭農場中有98%實現了盈利﹔2012年全州451家家庭農場中,有99%實現盈利。在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家庭農場”也實現首次亮相。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經濟室副主任李國祥用“因時而動”概括這一變化。

  李國祥:我國有一些種養大戶,隨著規模擴大,他們的管理水平會超越農戶,有比較完整的核算體系,生產完全按照市場導向。有了這樣一些變化,再用過去的“種糧大戶”概括,很可能就不太適合。

  除了家庭農場,對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的政策扶持也在一號文件中再度明確。農業部總經濟師畢美家強調,“大農戶”是我國農業發展大勢所趨。

  畢美家:為什麼現在農民不賺錢呢?就是因為農戶經營規模很小,經營土地有限。如果土地面積能夠達到50畝、100畝以上,農民在農村種地也一樣可以賺錢。所以我們下一步要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大力扶持種糧大戶。

  “創新”與“改革”從來相輔相成。有家庭農場這樣的創造,也有大刀闊斧的嘗試。以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來說,其中利弊,農業部經管司司長孫中華並不諱言。

  孫中華:農業現代化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工商企業的進入絕對帶來了資金、帶來了技術、帶來了人才。但是也擠佔了農民的利,擠佔了農民的就業空間,帶來了非糧化、非農化。

  正是因為有利有弊,農業部經管司巡視員關銳捷表示,對於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探索建立嚴格的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准入和監管制度”,農業部門絕不會一刀切。

  關銳捷:要全面評價企業,第一有沒有這樣的經營能力,比如規劃能力、資金能力、管理能力、科技能力,如果你有能力,我們可以准入﹔同時我們要監管,監管的主要目的是看是否符合國家土地政策,是否導致了非糧化、非農化的傾向,是不是保証了農民應有的利益不受損害。

  有新規,也有痼疾。關銳捷也表示,一號文件提出“全面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証工作”,直指農戶承包地塊面積不准、四至不清等問題。

  關銳捷:關鍵是土地承包的面積跟登記証上的面積差距比較大,差不多有30%左右。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經濟室副主任李國祥解釋,這一問題源於我國農村的耕地分配方式。

  李國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行時考慮到分配的公平性,把土地按照不同位置、不同質量、不同類型,打碎了分給每家每戶。我們在農村調查,每家每戶的土地規模整體偏小,一家隻有幾畝地,多的十幾畝地。之后又出現了細碎化的情況,每家幾畝地,但是可能有五六塊土地,本身規模很小,又細碎化,這對農戶經營效率的提高是極大的制約。

  土地小、碎,直接導致無法准確統計面積。李國祥分析,確權登記的完成也將為我國農村的下一步政策動作埋下伏筆。

  李國祥:如果確權登記完成以后,給我們將來的土地流轉、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保護,以及新型主體的培育創造了條件。

  農民最關心“地”。而一號文件對於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等方面都做了一一回應,比如要求土地流轉不得搞強迫命令,補償資金不落實的不得批准和實施征地,而且農村集體非經營性建設用地不得進入市場。

  雖然有很多“紅線”,但一號文件的主題還是改革和創新,仍是“放活”為主。今天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和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唐仁健介紹一號文件的有關情況,中國之聲將即時關注。

(來源:中廣網)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