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出台關於改進工作作風的“八項規定”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之風的合力作用下,群眾強烈反感的公款吃喝腐敗風氣近期整體有所好轉。但在個別地方,變換消費時間、地點或者消費方式繼續吃喝腐敗成為某些官員應對“八項規定”的新對策。一些廉政建設專家認為,“舌尖腐敗”的根源在於公款的濫用,要徹底遏制公款吃喝,必須要用嚴謹科學的制度“扎緊”財務的口袋。
根據媒體相關報道以及一些紀檢部門的明察暗訪,在當前打擊“舌尖腐敗”的高壓下,一些地方的部分干部變換“策略”,紛紛轉向豪華私人會所、民宅、機關食堂等非公開營業場所消費,地點更加隱蔽,形式更加低調。雖然明處少見了大吃,但躲在暗處的享受,讓“舌尖腐敗”又有了溫床。
專家認為,吃喝無論有多隱蔽,最終還是需要公款來埋單,治理公款吃喝就要緊緊圍繞如何管理公款來做文章。
寧夏回族自治區紀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宋志霖認為,當前公務接待缺乏統一的、可執行的標准是公款吃喝盛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國家曾對公務人員的用餐及接待標准做過規范,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這個標准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物價水平,而且現有制度多為內部規范,剛性和威懾力不夠。”宋志霖說。
另外財務審批制度不科學和預算管理不力也讓公款對吃喝腐敗敞開了“錢袋子”。宋志霖說,在財務報銷上,“人”的因素往往大於“制度”的因素。在不少部門,辦公室主任都有簽單的權力,隻要有辦公室主任的簽字,財務部門就照單報銷。而具體公務接待花了多少,怎麼花的,是否超標,則無人問及。
寧夏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忠宇教授認為,不少政府部門在做預算時不夠科學、細化,財務預算透明度不高,難以有效監督。即使有了嚴格的預算,如果花超了也能打報告申請追加預算“超出預算在國外是很嚴重的事情,但是在國內,錢不夠花打報告要錢卻是較為常見的。”潘忠宇說。
如何革除現行財務弊端,徹底杜絕“舌尖腐敗”?宋志霖、潘忠宇等人建議,完善制度,並充分利用先進技術手段,是懲治吃喝腐敗的必由之路。
“在美國,地方官員的公款接待有嚴格的規定,超過標准就算是行賄。除此之外,還有一部‘牙簽法案’管理官員的公務應酬,根據這部法案,企業或者說客不得宴請官員吃飯,隻能請他們參加酒會,酒會上所有的食品都隻能用牙簽插著吃,不得有正式的飯菜。我們國家要治理公款吃喝,當務之急就是出台一部可執行的公務接待標准,並嚴格按照標准執行公務接待。”宋志霖說。
潘忠宇則建議要大力推進公務卡的使用,提高公務卡的覆蓋面和使用率。據他介紹,強制用公務卡結算公務接待費、差旅費等,能提高財政財務管理的透明度,減少現金流量,做到“消費留痕”,避免了湊票報銷、虛開報銷發票金額等腐敗行為。
此外,還有一些專家建議推行職務消費貨幣化。把公務用車、公務接待、通訊工具等開支以貨幣形式定額包干到個人,將隱性支出變為顯性收入。但是對貨幣化的對象和標准,需要科學界定,嚴格審批。潘忠宇說,在個別地方職務消費貨幣化已經蛻變為領導干部的“福利待遇”,標准甚至比工資還高。這就要求在貨幣化的進程中,政府部門不能自說自話,自己給自己定標准,不能出現“搭車、泛化”的現象。
最后,宋志霖、潘忠宇等人認為公眾與媒體的監督是治理公款吃喝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宋志霖說,在日本、德國等國家,公款吃喝請的誰、吃的啥、誰出席作陪、為何要請等一系列細節都要上網公開,接受民眾監督。我們在財務預算、三公消費的公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還不夠細,不夠透明。這些項目越公開透明,公款吃喝受到的監督、限制就越嚴格。(張亮)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