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企業昨天在股市上演了一次集體崛起。長城汽車、一汽轎車漲停,一汽夏利漲幅8.2%,比亞迪上漲6.22%,東安動力上漲9.98%,連被央視“3·15”曝光的江淮汽車都上漲了1.25%。
投資者們相信,中央決定優先採購國產車,有關政策也將陸續向國產車傾斜。支持國貨!還有什麼比政府部門的以身作則更有說服力呢。
其實,政府採購優先考慮自主品牌是國內汽車企業年年都在呼吁的事,只是這一次似乎終於不再是鏡花水月。
中央出台改進工作作風八項規定后,各省相繼出台公務用車執行規定和實施細則,多個省級黨委政府出台文件規定:領導人換乘公務用車,需選擇國產自主品牌汽車。有報道稱,一位一汽集團高層愉快地表示,全國已經有十幾個省份和中央部委大批量採購紅旗H7轎車。
汽車作為國家民族工業的重要支柱產業,貫穿和連接著上下游的多個相關產業。世界各國的公務車採購都在向本國企業自主研發的車型傾斜,而對於很多國家而言,汽車產業的發展,也離不開政府採購的支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韓國政府要求節能減排,並支持企業研發節能車型。韓國總統府的奔馳S600和寶馬禮賓車相繼換成了現代汽車公司制造的雅科仕防彈車。各地方政府也紛紛效仿,政府公車全部都是韓國國產的雙龍和現代汽車等。在韓國、日本,公務車一律使用自主品牌﹔在俄羅斯,官員若乘坐進口轎車出行會被認為“有損國體”﹔美國則規定,在政府採購中必須購買相當高比例的本國產品,價格可以高過競爭產品的10%以上。
政府採購猶如“風向標”,給汽車企業貢獻的不僅僅是數量有限的銷售增長。隻有官員們坐上國產車,普通消費者才有可能打破“洋品牌一定比國產好”的觀念。更多地進入政府採購,也可能給國內汽車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帶來更多的監管壓力。畢竟,中國能否回到那個“紅旗”飄飄的年代,最終還要看國產車的技術、品質是否過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