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勝阻強調,中西部地區承接“雙轉移”,推進新型城鎮化,要尊重客觀規律,高度重視市場的力量,擴大民間投資,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新型城鎮化也不能大干快上,一味追求速度。違背經濟發展規律“揠苗助長”,很可能欲速而不達。要合理引導資金、勞動力、技術等要素優化配置,充分發揮區域大城市、中心城市的輻射功能,通過產業轉移帶動相關配套產業和服務業在中小城鎮發展,讓百姓在中小城市安居樂業,實現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充分利用產業承接地區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政策優勢等比較優勢,尊重各類企業在產業轉移中的主體地位,運用市場機制推動企業向中西部地區遷移,並引導各項生產要素向產業轉移承接地集聚。要構建“進城打工學習—回流創業實踐”機制,依靠廣大民眾強烈的自我創業、自我發展的欲望,鼓勵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發展民營經濟和草根經濟,以創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轉移吸納富余勞動力,提高農民工更好融入城市的能力。例如,位於湖北隨州市經濟開發區的裕國菇業有限公司為農民工返鄉創業企業,已轉移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1500多人。承接地要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營造,推進民營企業在城鎮建設的基礎設施、公共事業和社會事業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在投資審批、土地、財稅扶持方面的待遇公平化,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城鎮化建設。要發展民營金融機構和草根金融,為農民工的草根創業和草根經濟提供金融支持。
辜勝阻認為,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政府要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在合理承接東部沿海產業向中部轉移過程中,為外出勞動力回歸創業和就業營造良好環境。中西部地區要培育和壯大城市群,更多發揮中心大城市的輻射功能,推動城市文明的擴散和傳播,提高周邊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吸引力,推進農民工就地城鎮化。通過“雙轉移”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關鍵在於讓大量返鄉農民工願意並且能夠實現就地城鎮化和市民化。農民工市民化關鍵在於是否有穩定的就業,是否住有所居,是否能真正享受到與城市居民一樣的基本公共服務。湖北六個三線城市調研表明,農民工市民化有六項成本:一是隨遷子女教育成本﹔二是醫療保障成本﹔三是養老保險成本﹔四是民政部門的其他社會保障支出﹔五是社會管理費用﹔六是保障性住房支出。三線城市市民化成本大大低於全國人均水平,“子女學有所教、住有所居、病有所醫”的狀況好於特大城市。深化城鎮化配套改革需要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政府企業和個人之間構建多元化的成本分擔機制。中西部地區三四線城市在承接雙轉移過程中,要進一步深化相關配套制度改革,推進進城農民工和市民在基本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方面的均等化,使基本公共服務逐步由戶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蓋。要通過土地制度和財稅體制改革抑制地價、房價過快上漲,防止泡沫向中小城市蔓延。要建立覆蓋不同收入群體的城鎮住房多元化供給體系,探索利用法律、稅收、金融等措施調控社會閑置房源,降低空置率,使住房價格與消費能力相適應,讓進城轉移人口實現安居夢想。湖北省黃石市在擴大保障房房源方面,新建配建改建做大“增量”和收購吸納轉化盤活“存量”並重以增加房源的供給管理思想值得借鑒和推廣。此外,要構建農民工的創業扶持體系,通過創新金融服務、強化創業服務、進行財稅扶持、創建創業園區等政策扶持,營造良好創業環境,鼓勵農民工回歸創業,並以創業帶動就業。要構建高效的職業培訓體系,進一步完善面向農民工的職業教育和培訓,提高農民工的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使農民工更好融入城市,讓他們融得進、留得住、住得下、能就業、可創業。(劉江日 李洪斌 孫祥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