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逐步理順收入分配關系--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總體要求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逐步理順收入分配關系

韓文秀

2013年04月08日07: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2013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提出了總體要求。深刻領會、認真貫徹這一總體要求,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堅持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

  實現有質量有效益的增長,是我們不懈追求的重要政策目標。隨著時代的發展,有質量有效益增長的內涵不斷豐富和發展,歸結起來有以下要點。

  結構優化。結構優化表現在多方面。從三次產業結構看,工業應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服務業應提高比重和水平,農業應鞏固和加強基礎地位。從總需求結構看,應繼續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注重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努力穩定出口,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從城鄉結構看,應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逐步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從區域結構看,應保持中西部地區相對更快發展,推動東部地區加快轉型升級,實現區域之間優勢互補、良性互動。

  綠色低碳。綠色低碳發展既是世界潮流,也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國今后的經濟增長應做到“上”“下”聯動,即質量效益要上去,能耗污染要下來。

  就業充分。就業是民生之本。當前我國勞動力總量供大於求和結構性短缺的矛盾並存,每年新增勞動力有1000多萬,就業壓力依然較大。經濟增長應當在創造更大價值的同時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提高就業質量。

  分配公平。力爭同時實現財政增收、企業增效、全民共享發展成果。沒有適度的財政收入增長,國家就缺乏宏觀調控和再分配調節的能力。沒有適度的企業效益增長,生產和投資活動就難以持續進行。當前應更加強調的是,要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使經濟增長過程成為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質量改善的過程。

  真正做到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需要以有效的體制機制作保障,其中特別重要的有三個方面:一是經濟利益機制,即完善財稅體制和價格形成機制,使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增長能夠獲得更多經濟利益﹔二是市場競爭機制,即為各種所有制經濟公平競爭、共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三是干部考評機制,即完善干部考核評價和選拔任用機制,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使科學發展觀成為干事創業的指揮棒。

  堅持穩中求進

  去年以來,我們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積極進展。2013年應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努力開創各項工作的新局面。

  穩和進都有豐富的內涵和具體的要求。穩,一是經濟運行要總體平穩,努力實現全年7.5%左右的經濟增長﹔二是物價總水平要穩,努力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三是農業基礎要穩,特別是毫不鬆懈地抓好糧食等農業生產,努力使糧食產量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四是就業形勢要穩,力爭全年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使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在略高於4%的較低水平﹔五是保持社會穩定的大局。進,就是要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上有新進展,在自主創新上有新突破,在改革開放上有新舉措,在改善民生上有新成效。

  穩和進之間的關系是辯証的、相互聯系的,穩不是靜止,進不是冒進。穩,實質上包含著一定范圍內的動態變化﹔進,則是有步驟有次序地向前邁進。穩既是進的前提、基礎、環境、保障,又是進的結果。應努力實現穩和進的有機統一、良性互動,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堅持統籌兼顧、協同推進

  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新四化”之間具有內在的有機聯系,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當前的關鍵是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使城鎮化成為擴大內需的動力源泉,成為產業轉型升級、人民安居樂業的有效依托。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嚴格保護耕地,完善農業扶持政策,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創新農業經營體制,努力實現農業持續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持續繁榮穩定。與此同時,繼續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工業和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搭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快車。

  全面推進“五位一體”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一個涵蓋“五位一體”建設的整體。應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同時,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這裡強調兩個方面:一是繼續加強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堅持把促進就業放在更加優先的位置,穩步提高社會保障統籌層次和保障水平,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和住房保障工作,加強社會服務和管理,把錢用在刀刃上,把好事辦好辦實,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寧有序、國家長治久安。二是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高標准、嚴要求推進節能減排,努力實現能源消費強度和能源消費總量“雙控制”目標,使美麗中國由願望變為現實。

  不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加“穩健”仍然是今年兩大宏觀經濟政策的基調,但其內涵有所豐富和調整。從財政政策看,今年安排財政赤字1.2萬億元,比去年預算增加4000億元,這充分體現了財政政策的積極取向。當然,我國的赤字和債務水平仍然較低,處於安全范圍。積極財政政策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繼續實行結構性減稅,重點是加快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擴大試點地區和行業范圍。這將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當前我國財政支出規模已經很大,今年將超過13萬億元,必須用好財政資金,優化支出結構,發揮最大效益。從貨幣政策看,應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適當擴大社會融資規模,力爭使廣義貨幣M2增速穩定在13%左右。優化信貸結構,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強金融監管與貨幣政策的協調,注意防范和化解民間借貸、跨境資本流動等領域潛藏的風險隱患,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

  搞好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產業政策方面,主要是推動優勝劣汰、結構升級,緩解產能過剩矛盾。價格政策方面,主要是加強價格管理和監督,理順價格關系,促進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公平競爭、結構優化,保持市場價格基本穩定。投資政策方面,主要是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引導帶動作用,嚴格控制“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保持合理的投資增長,提高投資效益。土地政策方面,主要是既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包括房地產市場對土地的合理需求,又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財政、貨幣政策在實施過程中,應與這些方面的政策要求相配合、相協調,形成合力,增強宏觀調控的整體效應。

  不斷強化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兩大動力

  不斷深化改革開放。今年應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做好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按照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和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制定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充分挖掘改革紅利,形成新的制度優勢。二是落實好已經明確的兩大改革。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理順收入分配關系。三是在一些領域適時推出條件成熟的改革舉措。在財稅、金融、價格、醫藥衛生、國有經濟等領域,應不失時機地完善相關體制機制。當前,對外開放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應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堅持穩定出口和擴大進口相結合,推動對外貿易平衡發展﹔堅持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相結合,努力在全球范圍優化配置資源﹔堅持提升沿海開放和擴大內陸、沿邊開放相結合,構建均衡協調的區域開放格局﹔堅持向發達國家開放和向發展中國家開放相結合,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

  不斷推進科技創新。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確立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地位。在去年研發經費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接近2%的基礎上,今年應繼續加大國家科技投入,並採取措施鼓勵各類企業增加研發支出,切實用好資金,提高科技成果產出和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效率。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健全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機制,完善支持科技發展的各項政策,加強基礎研究、前沿先導技術研究,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和引領。

  (作者為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

(責編:喬雪峰、聶叢笑)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