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指出,中國的經濟增長存在水分,而這主要是由大量投資造成的。
他說,所謂含“水分”的GDP有三類:第一類是豆腐渣工程﹔第二類是無效GDP,即建設時有GDP,但是建成后反倒不產生GDP﹔第三種是過於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投資很大,建完后不但沒有回報,反而要依靠政府補貼,這不是惠及民生,是浪費資源。
成思危認為,GDP摻水的最大壞處,就是造成了投資的不斷增長,而過度的依賴投資,又跟抽鴉片一樣,越抽越上癮。所以,他提出了“需要適當投資”,所謂適當投資,就是投資的速度增長率不應該超過GDP的1.4倍,也就是說GDP增長率和投資增長率之比應該是0.7,這是最低的要求。
同時,他建議,經濟發展要轉移到效益和質量立足點上,更多地依靠綜合要素生產力,尤其是科技創新、勞動力的素質和管理等。
(責編:喬雪峰、聶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