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期走訪了杭州、溫州、銅陵、沈陽渾南新區和國家審計署等多個車改試點單位和地區,不少受訪干部群眾表示,公車改革確實情況復雜、難題不小,但從試點成功地區和部門來看,關鍵是要有堅定的改革決心,做到直面矛盾、方案透明和操作務實。
杭州從2009年到2012年全面完成市直機關車改,被不少專家認為“較具可操作性”。據介紹,杭州車改的基本理念是“單軌制、貨幣化、市場化”。單軌制,就是公車上繳統一處理﹔貨幣化,指向參改干部發放“車貼”﹔市場化,是指成立公車服務中心,將留用車輛進行市場化管理。“車貼”將普通公務員至副廳級公務員分為300元到2600元9個檔次,每月直接打入公務員市民卡,可以用於乘坐公交車、打的、加油等各項交通事務支出,但不能取現。
記者了解到,沈陽市渾南新區、重慶北部新區等地在近年開展了車改試點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他們的車改操作模式和杭州基本相似,都是縮減公車數量,以不同形式發放補貼,不同程度實現公務用車社會化。
廣州市黃埔區的做法是借助電子技術監控公車行動。在公務車上安裝G PS和身份識別系統車載終端,公車監控辦公室裡的大屏幕和工作人員桌面的電腦可以同步清晰顯示道路地圖和公車行駛路線。違規使用公車行為,電腦會自動報警,工作人員及時核查。
採訪中記者注意到,在公車試點改革成功推行並長效堅持的地區成效開始顯現,財政用於交通的開支明顯減少。
杭州市紀委一名負責人介紹說,據統計,每年一輛公務車的運行成本(含司機工資、福利)至少在8萬元以上,甚至超過10萬元。市級機關公車改革后,第一批單位用車補貼比車改前公車開支下降32%,第二批車改用車補貼比車改前公車開支下降30%。車改兩年,已節約公車支出3442萬元。市政府公車數量從1200輛縮減到400輛左右,減少三分之二,基本實現了全面車改目標。
沈陽市渾南新區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呂玉海說,實行車改后,每台公車平均每天出車1 .5台次,出車率約 為160%。 兩 年 來 共 節 省 費 用3000多萬元。
廣州黃埔區實施公車管理措施創新以來,每輛公車的月均行駛裡程大幅下降,2011年為1063公裡,同比下降24.23%。公車運行費用也同步減少。
不少干部群眾認為,部分試點得以長效推進公車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在於這些試點大都堅持了“直面矛盾、透明務實、陽關操作”等基本原則。
———改革方案的每個環節都高度“透明化”,始終處於監督之下,廣泛聽取意見,既公平公正,又盡可能做到“科學合理”。杭州市紀委副書記陳建華說,杭州車改方案幾易其稿,反復論証,而且試點先行,逐步推開,因此取得了高度共識。發放車貼的標准也是有關部門仔細測算之后得出的結果,2011年起還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車貼動態調整機制,依據油價變動適當浮動。
———“接地氣”的務實精神,使改革具備足夠的韌性。當代中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馮軍旗、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韓曉青等學者說,杭州、銅陵、沈陽渾南新區等車改試點在改革推進中本著“既要改革,也要有利於工作”的精神,注重統一部署,也避免“一刀切”,在改革的時機、步驟、方式等方面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效減少了改革的阻力。
———“陽光化”使改革斷了“退路”,逐步消滅灰色地帶。韓曉青、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等多名專家分析,能否實行陽光操作,行動徹底,不打折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公車改革能否具有可持續推進的生命力。
羅悅明認為,隻有到位的單軌制,將全體人員與所有車輛全部納入車改范圍,才能從源頭上解決公車腐敗問題,避免出現改與未改相互牽扯、相互變通的“雙軌制”問題。杭州、沈陽市渾南新區、重慶北部新區等都在車改后的公車服務中走了市場化的路子,公車服務中心都按市場化機制開展有償服務。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記者方益波、姜敏、閆甲佳、趙琬微、俞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