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尚福林:深化銀行業改革 提升全面風險管理水平

2013年09月16日17:18    來源:人民網-銀行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9月16日電(記者 曹華)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尚福林今日在出席中國銀行業協會第十三次會員大會時發表重要講話,尚福林在講話中表示,要深化新一輪銀行改革,推動加快轉型發展步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實現經濟金融發展質量效益同步提升。

尚福林對於新一輪銀行改革提出了六大舉措,即完善公司治理,推進差異化競爭,穩妥開展綜合化經營,審慎推進金融產品創新,強化集團並表提升全面風險管理水平,加強信息披露。

在談到強化集團並表,提升全面風險管理水平時,尚福林表示,要合理確定整體風險偏好,設定全口徑大額風險暴露限額和風險容忍度,嚴格控制整體杠杆水平和總體風險水平。科學評估對各類風險的實際承擔、動態變化和關聯關系,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工具、方法,提高全面風險管理能力。

以下為會議發言全文:

各位代表、各位來賓、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銀監會對中國銀行業協會第十三次會員大會的勝利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與會代表及銀行業300多萬從業人員致以誠摯問候!

一年來,中國銀行業協會引領會員單位嚴防風險、穩健發展、有序競爭,促進銀行業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加強金融消費者保護、支持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做了大量可圈可點的工作,贏得了業內外的廣泛贊譽。

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銀行業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當前經濟金融工作的要求,深化新一輪銀行改革,推動加快轉型發展步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實現經濟金融發展質量效益同步提升。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強化有效制衡,完善公司治理

過去十年,銀行改革的重點是股份制改造,目前80%-90%的銀行已經完成這一任務。下一階段,要抓住公司治理這個關鍵,重點完善有效制衡機制,提高經營決策的科學性和運營管理的穩健性。

一是強化對股東行為的制衡。既要防止股權過度集中可能導致的大股東控制問題,又要防止股權過度分散可能造成的內部人控制問題。合理確定股權構成,更多運用市場機制遴選優質股東。規范股東權利義務,督促其切實承擔起資本補充等相關責任。加強對主要股東的行為約束,對股東嚴重侵害銀行機構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加強問責,必要時可強制要求轉讓股權,防止股東不當作為。

二是督促董事會高效履職並充分盡責。董事會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承擔最終責任,董事負有誠信受托義務和看管責任。要注重提高董事資質,優化董事結構,完善董事會獲取信息的機制和渠道,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清晰界定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的職責邊界,防止出現“經營型董事會”。細化董事履職要求,完善履職評價制度,防止出現“會議型董事會”。

三是加強對高級管理層的激勵約束。國際金融危機的沉痛教訓是,過度注重短期效益會損害銀行的長期發展。要在賦予高級管理層經營管理職責權限的同時,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體系,對其行為加以規范和引導。加快完善與風險挂鉤的薪酬體系和延期支付機制,著力解決薪酬與風險不對稱問題。逐步探索試點股權激勵等中長期激勵方式,切實將高管層的個人利益與銀行中長期發展目標有機統一起來。

四是增強內部監督有效性。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獨立董事和監事會作用發揮並不充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這些人員的產生及薪酬決定機制獨立性不強。要改進獨立董事和監事的提名機制,提高中小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的發言權。增強對獨立董事和監事履職評價和薪酬考核的獨立性,提高其監督制衡的意願和能力,促使內部監督問責更加客觀公正、獨立有效。

二、加強品牌建設,推進差異化競爭

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發展,特別是最近十多年的跨越式發展,部分銀行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但銀行業金融機構業務范圍趨同、產品服務相近、競爭同質化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這不利於打造經典品牌,也不利於市場有效競爭,還可能引發風險共振,危害銀行業整體運行的穩健性。要通過錯位競爭、差異化發展降低金融風險、減少資源浪費,提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增強銀行業整體發展的可持續性。

一是推動業務戰略特色化。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走特色化、專業化發展道路,避免“大而不強,全而不優”。立足目標市場,發掘特色強項業務,專注核心精品業務,圍繞核心探索開展新業務,努力做細做精,降低核心產品的可替代性,形成獨特競爭優勢。通過高品質、高契合度、高附加值的差異化金融服務,為客戶創造良好服務體驗,打造叫得響的特色品牌。

二是推動區域布局差異化。“跑馬圈地”、盲目鋪攤子,已經不能適應轉型發展需要。要深入分析各自的比較優勢和資源支撐能力,找准區域布局的戰略定位,將有限的資源集中運用到熟悉市場需求的地區、聯動性強的領域、管得住風險的業務上去。大型銀行開拓國際業務,要提高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服務好“走出去”戰略,同時配合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提高金融配套支持能力。地方性銀行要堅持立足本地,向下延伸網點和服務,重點做優、做精區域內金融服務,打造本地最受尊敬的銀行。社區性銀行要接地氣,專心致志地滿足好小微企業和社區居民的金融需求,做社區最貼心的銀行。

三是加強集約化管理。要提高差異化競爭水平,有賴於集約高效的運營管理支持。既要加強垂直化、集約化的條線管理,又要增進各條線之間的橫向協同配合,提高整體運營管理水平和資源利用效率。圍繞核心業務及關聯延伸業務,加大資源投入,優化考核評估,推進業務產品集成創新。加快管理信息系統改造升級,增強系統支持保障能力。

三、實施風險隔離,穩妥開展綜合化經營

近年來,不少銀行對經營投行、基金、保險、租賃、信托、消費金融等非銀行金融業務熱情很高,有的已經通過設立子公司等方式進行了探索試點。國際實踐表明,綜合化經營是把“雙刃劍”,可能帶來服務能力、整體效益和競爭力提高的好處,也可能帶來風險傳染性、復雜性、破壞性加大等問題。為審慎穩妥推進綜合化經營,要切實做到風險隔離與服務綜合的有機統一。

一是實行機構隔離,為綜合化發展奠定組織基礎。要按照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要求,通過設立獨資或絕對控股子公司的形式,強化與子公司的機構隔離。明確與子公司之間管理職務不得兼任,以增進子公司的公司治理獨立性。明確對子公司的責任底線,鎖定風險責任上限。賦予子公司獨立發展空間,鼓勵其獨立參與市場競爭,推進集團良性發展。

二是實行業務隔離,為綜合化發展構建機制前提。要圍繞整體戰略,強化與子公司的業務隔離。合理設定子公司的業務職能、市場定位、經營目標。明確與子公司之間按照市場原則進行交易,相關業務標准、價格和收費不得優於獨立第三方,並定期審查、定期披露,防止不規范業務往來和利益輸送引發風險傳染。加強各成員單位之間的業務聯動,增強協同效應,避免盲目擴張、無序競爭造成資源浪費和風險失控。

三是實行退出隔離,為綜合化發展筑牢風險底線。在一定時期內,如果子公司的資本回報率和資產回報率達不到所在行業平均水平,商業銀行要主動退出,防止子公司經營不善影響銀行整體盈利能力。如果子公司發生重大風險事件,集團應嚴格明晰其風險責任界限,避免風險兜底,防止風險蔓延引發更大的問題。

四、遵循“柵欄”原則,審慎推進金融產品創新

國際金融危機的教訓表明,不同性質的業務過度交叉,會加劇風險隱匿、轉移和傳染。對此,美國、英國及歐盟相繼出台了“結構性改革方案”,為需要保護的業務設置“柵欄”,防止“柵欄”內外業務高度關聯,以保護存款人、納稅人利益不受損害。當前,我國銀行業務雖然沒有歐美復雜,但是一些表外創新業務已經與存貸款“互聯互通”,需要對信貸類業務、理財類業務、代理類業務和有價証券投資類業務實行“柵欄”防護,並鼓勵在“柵欄”內積極創新。

一是在風險承受能力范圍內開展信貸業務創新。信貸業務本質上,是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並承擔風險的信用創造活動,主要賺取利差。要按照風險管理和承受能力,設定業務范圍和規模﹔對本質上屬於信貸的任何業務創新,都必須嚴格按信貸標准管理,且不能附加不合理條件,不能違規亂收費。同時,可以自主探索對公、零售等信貸業務的事業部專營機制,按照客戶需求特點創新具體產品,提高信貸管理精細化水平和服務匹配度﹔推進信貸資產証券化常態化發展,加快不良資產市場化處置,但風險必須真實轉移,對留存風險必須相應計提資本和撥備。

二是按照資金供需雙方直接對接原則推動理財業務創新。銀行理財業務本質上,是受投資人委托而開展的債權類直接融資業務。可建立專營機制,按照相應標准對資金募集、投放、風險等進行嚴格管理,主要賺取管理費,嚴禁利潤分成,嚴禁風險兜底,嚴禁“脫實向虛”。要實行歸口業務管理、專戶資金管理、專門統計核算,確保理財產品資金來源和運用一一對應、期限一一對應。在“柵欄”內,探索理財業務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的新產品、新模式,推動理財業務規范化、規模化發展,逐步成長為銀行常規重點業務。

三是在明晰責任的基礎上促進代理業務創新。代理類業務本質上,是依托銀行渠道優勢,代賣第三方產品的媒介服務。銀行僅為這類業務提供買賣渠道便利,主要賺取手續費,既不存在信托關系,也不存在債權債務關系。要做好與信貸、理財、投資等業務的“柵欄”隔離,嚴禁“飛單”銷售,嚴格收費管理,嚴防責任關聯和風險兜底。在此基礎上,可以探索與多種金融機構開展多個產品的代理銷售合作。

四是在嚴格設限的前提下推動有價証券投資業務創新。有價証券投資業務本質上,是銀行為管理流動性或緩釋風險,在証券市場上購買組合投資產品,並承擔市場風險、賺取價差收益。此類業務極易放大風險,必須嚴格設定自營交易種類和限額,並在限定范圍內重點投向資本佔用少、流動性強的証券品種。

五、強化集團並表,提升全面風險管理水平

隨著一些銀行不斷推進子公司式綜合經營,加快表外業務發展創新,推進海外戰略布局,集團內部跨市場、跨行業、跨地區交易與和做不斷增加,有些關聯交易可能帶來風險的隱匿和傳染,甚至出現“螞蟻拖死大象”的現象。這種情況下,僅僅關注某一單點、某一條線的風險管理模式,已經很難適應形勢發展。要加強風險並表管理,從單點、單線管理向立體綜合管理轉變,從各自為政向充分協調轉變,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防范轉變。

一方面,要推進風險全口徑並表。站在全局角度,按照風險責任歸屬原則,加強母子公司的上下並表﹔按照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加強表內表外業務的內外並表﹔按照政策一致性原則,加強境內境外的本外幣並表,防止風險隱匿、轉移、傳染、放大。

另一方面,要推進風險全方位管理。根據銀行總的發展戰略目標,合理確定整體風險偏好,設定全口徑大額風險暴露限額和風險容忍度,嚴格控制整體杠杆水平和總體風險水平。科學評估對各類風險的實際承擔、動態變化和關聯關系,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工具、方法,提高全面風險管理能力。

六、加強信息披露,提高社會公信力

銀行主要依靠信用開展業務,客戶的信任關系到銀行的生存和發展。信任從哪裡來?一方面是銀行持續穩健經營,另一方面是客戶的良好預期。而預期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客戶獲得的信息。這就要求銀行積極做好信息披露,不斷提高社會公信力。

一是對信息披露要有准確定位。有些銀行將對外宣傳停留在產品廣告上,將信息披露停留在滿足監管要求上,將聲譽管理停留在不出負面輿情上,定位不准、方向不明、工作不力,經常陷入被動。要充分認識信息披露的價值,將其作為主動接受客戶、金融消費者和市場監督的載體,作為維護客戶關系、改善公共關系、塑造市場形象的工具,作為加強品牌戰略管理的重要方法。

二是要主動披露信息。要強化董事會對信息披露的責任,主動披露積極信息,加強輿論引導。合理制定披露規劃,既有關鍵時點的集中披露,又有平常時段的持續披露。善於運用多種媒體,既有主流媒體的穩固主渠道,又有自媒體的廣泛新渠道。豐富披露語言,既有專業准確的政策措施闡釋、經營成果介紹、重大情況說明,又有通俗易懂、可讀性強、接受度高的信息解讀,使所披露的信息易於接受、能被信任。

三是要及時應對負面輿情。近年來,針對負面輿情,有的銀行不敢應對,把小問題拖成了大麻煩﹔有的擺平了事,使問題隱性發酵,一發不可收拾﹔有的不善應對,機構“點”上的問題被炒成了行業“面”上的問題。這種情況必須盡快改變。要增強敏感意識,強化危機管理,善於化危為機、變壞事為好事,提高社會公信力。對於不實信息,要堅決回擊、迅速糾正,深刻揭露其虛假本質,全面還原事實,充分披露正面信息,積極維護聲譽。對於確實存在的問題,要敢於承認,勇於正視,並及時披露整改行動及成效,贏得理解,樹立和鞏固“負責任的銀行”形象。

同志們,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即將召開,將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問題。要堅決貫徹中央精神,集合全行業的智慧和力量,推動銀行改革再創新輝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 

(責編:曹華、喬雪峰)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