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替代率低隻因工資漲太快?
■個論
國際勞工組織制定的《社會保障最低標准公約》提出養老金替代率,也就是退休工資佔收入比的最低目標為55%。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數據顯示,我國養老金替代率由2002年的72.9%下降到2005年的57.7%,到2011年,這一數字更是降至50.3%,低於國際警戒線。有學者認為,我國養老金替代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並不是退休金增長速度慢,而是近年來在職勞動者平均工資收入增長異常迅速。(9月10日《21世紀經濟報道》)
公共養老金的基本功能,就是要保障參保者退休后的收入水平不因退休而一落千丈﹔設立養老金的初衷,就是在工作時為退休后存下更多的錢,繳到國家統一管理的盤子裡,以便“老有所養”。如果養老金替代率越來越低,則意味著即使足額繳納養老金,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難以樂觀保障,這無疑背離了養老金制度的設立初衷。
關於養老金,最近一直被熱議的話題是延期退休。之所以要延遲退休,盡管相關方面一直否認,但說一千道一萬,根本原因就是要彌補養老金資金缺口。養老金替代率遠低於國際警戒線,則告訴我們另一個事實:即便像現在這樣,也是因為養老金發得少﹔如果養老金替代率達到國際警戒線,資金缺口還不知道該有多大。這無疑是個可怕的現象。
為什麼會如此糟糕?參保人領得太多,這個選項肯定可以排除﹔那麼,難道是因為參保人繳得太少,或者領得太早?事實上,延遲退休因循的就是這個邏輯,隻可惜經不起推敲。正如有網友說的:我們要求並不高,公務員們交多少,我們也交多少﹔公務員們拿多少,我們也拿多少﹔公務員們65歲拿,我們也65歲拿。現在的問題是,公務員並不繳費,卻拿替代率最高的養老金。因此,隻要養老金雙軌制不並軌,任何需要參保人讓利的養老金改革,都疑似“耍流氓”。
同樣“耍流氓”的是,竟然有專家認為,養老金替代率低,不是養老金增速慢,而是工資漲得太快。養老金替代率是相對工資而言,“工資漲太快”的說法貌似有理﹔可是,工資漲得快不快,卻不能跟養老金對比,而應該跟GDP對比。多少年了,居民收入一直在苦苦追趕GDP增幅,距離財政收入增幅更是遙不可及。相比GDP增速,相比CPI增速,相比40多個月連續上漲的房租,工資真的漲太快嗎?
養老金替代率低,不是因為工資漲太快,而是因為養老金增幅比工資增幅更低。十八大報告中鄭重提出了“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收入倍增計劃﹔與之對應,養老金也應早日作出養老金倍增計劃安排,要不然,養老金替代率隻會越來越低。
現在的問題是,對社保制度作出整體改革,錢從哪裡來?除了想盡辦法讓參保人讓利之外,是否應該先從削平既得利益特權入手?更多的國企紅利是否應該吐出來彌補缺口?社保投資收益連定存利息都達不到,是否應該追責?更多的“三公支出”、行政成本是否應該省下讓利社保?養老金本來替代率就低,還要延遲退休,總不能隻在一隻羊身上薅羊毛吧? 舒聖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