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11日電 (章斐然)中國人民銀行與歐洲中央銀行簽署了中歐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引發美國媒體高度關注。
《華爾街日報》認為此次協議的簽訂強調了中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的重量日益提升,稱此次協議為“人民幣在國際舞台上愈加重要的最新例証”。同時,《華爾街日報》認為周四的協議顯示中國正越來越接近實現人民幣成為世界主要貨幣的目標。
美聯社稿件將此協議解讀為人民幣將對歐元區國家“有求必應”。其稱“這項協議意味著歐洲中央銀行可以使17個歐元區成員放心——在他們需要時總能借到人民幣。”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援引路透社稿件稱,此次中歐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是中國一連串本幣交換協議的最新一項,這些動作意在提高人民幣在全球商業與金融交易的使用。上述稿件同時認為,中國這些動作的最終目標是媲美美國作為儲備貨幣的國際地位。
《華爾街日報》亦注意到,當世界許多國家紛紛排隊與中國簽訂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的同時,包括美聯儲在內的一些重要國家的央行仍沒有與中國達成此項合作。
10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與歐洲中央銀行簽署了規模為3500億元人民幣/450億歐元的中歐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協議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此次協議是中國與外國央行簽訂的第二大本幣互換協議。
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央行已與22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總規模超過2.2萬億元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其中與韓國簽訂3600億,數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