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10月12日電(記者武衛紅)在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期間,各地樓市異常火熱,“搶房”成了今年國慶樓市一個關鍵詞。然而統計數據顯示,同期廣州一手住宅網簽價格卻大幅下跌。業內人士表示,自今年4月廣州全面實行限價措施后,“雙合同”逐漸在樓市流行,官方網簽價格已經失真。
“日光盤”頻出現房價卻下跌
進入傳統的“金九銀十”銷售旺季,一線城市樓市銷售異常火熱,“日光盤”頻頻出現。
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雖然購房者普遍感受一線樓市量價齊漲,官方統計的房價數據卻出人意料地大幅下滑。
網易房產監測陽光家緣網站的統計數據發現,國慶期間(1-7日)廣州十區二市共計網簽820套新建商品住宅,同比增長1.1%,均價約為每平方米9307元,同比下降17.2%。
按照此前廣州房管局新聞發言人說法,網簽價格更能體現市場實際運行情況。然而記者在國慶期間實地走訪發現,新房價格並未如官方數據那樣顯著下跌。
以近期熱點區域廣州南沙新區為例,記者走訪多個樓盤了解到,國慶長假到南沙看盤的人絡繹不絕,去年每平方米7000至8000元左右的售價,如今普遍漲到了每平方米1.1萬元以上甚至更高。
而陽光家緣數據公布數據卻顯示,8月份南沙網簽新房平均售價為每平方米9399元。而近日某熱銷樓盤的網簽平均售價僅為每平方米8100元,與售樓現場的每平方米11000元的實際售價差了3000元。
公開數據顯示,廣州一手住宅樓網簽均價在今年4月首次下跌,之后房價持續下跌,至6月降至去年年底水准,到9月份已降至每平方米12955元。
對於官方房價連續下滑,廣州市同創卓越房地產投資顧問公司趙卓文認為,由於“雙合同”大行其道,4月以后的廣州樓價,已經失真了。
“雙合同”現象愈演愈烈
業內人士表示,從4月份廣州全面實行限價令后,為規避限價措施,“雙合同”開始出現並逐漸成為新房買賣的一個潛規則。
按照新規,房地產開發企業必須辦理預售價格網上申報,並接受國土房管部門的價格指導。未辦理網上價格申報或申報價格過高且不接受國土房管部門指導的,暫不核發預售許可証。超過申報價格銷售的,暫停網上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
為繞開限價措施,一些開發商將一套住宅合同分為毛坯房和裝修二份合同與購房者分別簽約,“雙合同”應運而生,開發商也由此順利獲得預售許可証。
隨著房價不斷走高,最初在增城等地出現的“雙合同”開始在全市迅速擴散,愈演愈烈。“現在樓盤基本都是簽訂兩份合同,我們公司賣了很多樓盤都是這樣賣出去的。”增城某熱銷樓盤的一位銷售經理說,“現在樓盤報價每平方米9000元,購房合同簽每平方米7000元,另外裝修合同簽每平方米2000元。”
而據其他媒體報道,廣州“雙合同”現已成泛濫態勢。“過去三月全市開盤的48個一手樓盤中,有28個要求以裝修款名義簽訂補充協議。”
據了解,同樣在實行限價令的北京,多個即將開盤的項目,除去按照對外報價計算的購房款外,購房者還須接受一項所謂“溫馨家居計劃”,從而產生從30萬到80萬元不等的“額外”費用。
北京住建委網簽數據顯示,9月北京新建商品住房的房價為23766元?平方米,僅比年初增加了533元?平方米,同樣被指“明顯縮水”。
限價難以真正調控房價
業內人士表示,4月份廣州出台全面限價措施時,部分市場人士對“雙合同”現象已有預期,並對行政化限價措施的實施效果持懷疑態度。
“限價體現了行政化的特點,短期內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以行政手段干預市場是逆市場化的行為,是計劃經濟思維的一種回歸。”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說,“此前已有城市採取類似做法,但並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反而為未來房價的上漲再次埋下隱患,未來仍需考慮出台市場化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