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姚景源:把穩物價放到重要位置

應保持穩健貨幣政策,加大反壟斷、市場監管和執法力度

方燁

2013年10月17日01:13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姚景源:把穩物價放到重要位置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當中,中國還是要把穩物價作為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任務。”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16日在“大國大時代———中國經濟十月談”上表示,如果中國能按照“十二五”規劃的要求,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然后加大反壟斷的力度讓市場機制更好地發揮作用,同時加大市場監管和執法的力度,國內的物價會有一個讓人滿意的狀況。

  姚景源說,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會議提出,2013年,要把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漲幅控制在3.5%以內。10個月過去了,是2.5%,現在還剩11、12兩個月,盡管現在學者們和各行各業的人士都意識到,這兩個月CPI恐怕會在3%左右,甚至略高,但是全年來看,現在就可以斷言達到了目標。這是2013年中國宏觀經濟取得的一個來之不易的成就。

  為什麼說現在穩物價的成績來之不易呢?因為價格的上漲取決於眾多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姚景源說,所謂外部因素,經濟學上把它叫做輸入性通貨膨脹。由於中國自身的資源狀況難以支撐現在的增長方式,相當多的資源要素要靠國際市場,比如原油現在55%以上要靠進口,鐵礦石一半以上要靠進口,就是吃的大豆和豆油,中國也要買進來全世界貿易量的70%。所以作為世界上第二大進口國,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化勢必通過進口這一渠道傳導到國內,進而推高國內的物價。近年來,輸入性通貨膨脹對於中國的物價上漲是一個強有力的推手。

  姚景源表示,物價上漲更多的還是要考慮到自身的原因。按照經濟學原理,價格問題根本上是貨幣問題。也就是說,在研究物價上漲的時候,要檢討貨幣政策。

    數據顯示,2001年,中國廣義貨幣(M 2)的數量是15萬億元,但今年上半年是105.45萬億元,這顯然會推高物價。這種貨幣狀況也和中國的經濟增長方式有關系。中國過去較長時間主要是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於是發放了大量的信貸,2008年到2011年這4年間就發放了28萬億元,這是推高物價的根本原因。今年之所以在穩物價方面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就,則是因為政府始終保持了一個穩健的貨幣政策,既不緊縮,也不擴張。

    姚景源說,中國物價上漲有一個結構性特征,就是越是貼近民生的產品漲得越厲害,比如肉、禽、蛋、菜等。這些食品價格的上漲,對推高CPI的貢獻率基本上是在70%左右。食品價格上漲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於農業技術薄弱。中國的農業是千家萬戶小生產要和千變萬化大市場對接,可是農民自身解決不了這個對接,所以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就成為了薄弱環節。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分散經營的農產品生產存在周期性,於是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好處都落在了中間環節,農民及城裡的消費者都得不到好處。解決物價問題,重在解決農產品流通體系薄弱的問題。但是中國的農民沒有話語權,所以要努力提高農業的組織化,提高農產品流通的專業化,還要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的流通問題。

(責編:李彤、劉然)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