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席勒:中國房價泡沫不一定會很快破滅(網絡配圖)
北京時間10月14日晚上7點,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了2013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名單,尤金·法馬(Eugene Fama)、拉爾斯·彼得·漢森(Lars Peter Hansen)、羅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因“資產價格的實証分析”獲獎。
雖然流派和信仰各異,觀點及研究領域也不完全相同,但他們都通過不同的方式,証明了資產定價的一些理論,在原來理論的框架下提出了如何利用真實的數據來驗証這些理論方法和研究成果。
中國弟子對席勒的四大印象
此屆諾獎獲獎者之一的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教授,正是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教授在耶魯大學攻讀金融學博士學位時的導師。2009年12月9日,席勒教授也曾應邀出席了上海交大高級金融學院EMBA項目的啟動儀式。
“我為您感到高興和自豪,您獲得諾獎完全實至名歸,歡迎您之后經常來中國看看。”在得知導師獲得經濟學界最高獎項的第一時間,朱寧向席勒教授發送短信表示祝賀。
1946年生於美國底特律的席勒教授,就職於耶魯大學Cowles經濟學研究基地,是斯坦利·裡索(Stanley B. Resor)經濟學教授。他作為當代行為金融學的主要創始人,被視為新興凱恩斯學派的重要成員之一,曾獲1996年經濟學薩繆森獎(Paul A. Samuelson Award)和2009年德意志銀行獎(Deutsche Bank Prize)。
“席勒教授作為我的導師,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四個方面,他給我的啟發也並不局限於學術研究。”朱寧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在2000年前后,朱寧進入耶魯大學學習時席勒已經接近60歲高齡,但他依然對各種經濟現象保持著特別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一直對中國包括房地產、資本市場在內的話題保持著非常強的關注度,席勒的這一特點讓朱寧印象深刻。
朱寧回憶說,對席勒的第二個印象是他的思維從來都不受主流經濟學和現成理論的影響,他一直教育學生自己去找尋答案,而非從現成理論來看待問題。“我覺得正是因為這種精神,他才提出了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過度波動的觀點,和對整個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由於人類行為的一些復雜因素所導致資產定價的現象的解釋,從而開創了行為金融或者說過行為和心理學來解釋資產定價的先河。”朱寧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席勒注重將經濟學理論研究與政策和社會相結合,他不斷地著述和游學也讓朱寧深受影響。席勒曾撰寫了全球廣為流傳的《非理性繁榮》和《動物精神》等通俗讀物,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曾在演講中引用他的“非理性繁榮”概念。從《非理性繁榮》開始,在過去10年裡,席勒基本保持以每兩年一本書的速度在寫書。“去年來中國的時候,他還鼓勵我寫書,他說,‘我覺得以你之前的研究和回到中國的所見所想,現在應該考慮寫一本書。’所以才有了我今年即將出版的《投資者的敵人》。”朱寧向《中國經濟周刊》談道。
席勒教授經常參與世界經濟論壇、政府機關和商業機構的活動,把他的研究以通俗化、大眾化的方式,如著書和演講,普及給大眾,在朱寧教授看來,這是他與其他經濟學家不同的地方,也是朱寧對他的第四個印象。
席勒預言:中國房價泡沫不一定會很快破滅
雖然新獲諾獎的三位經濟學家尚沒有對中國市場做過定量分析,但很明顯,席勒在中國的影響更大,對於非理性中國市場來說,席勒的觀點更深入人心。
朱寧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法瑪教授的‘有效市場假說’在美國並未得到証實,漢森教授做的是學術工具,是比較具體地用某些測量方法來驗証資產定價的理論,而席勒教授的行為金融理論對於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有借鑒意義。”
在美國房地產泡沫最瘋狂的時期,席勒成功地用模型預測了房地產市場過熱、可能出現硬著陸的問題。他曾創立了“凱斯—席勒指數”,這一指數可以反映不同地區美國房屋價格,包括全美房屋價格指數、20城綜合指數和10城綜合指數等。
朱寧認為這是席勒重大的研究貢獻之一,即對於不同資產類別,主要是通過房地產和股票市場的長期波動率來研究整個市場長期的估值水平所出現的大規模波動。股票的估值水平就是市淨率或者市盈率,而房地產的估值水平往往是用房價或者房租與收入的比率,席勒收集過美國100多年來的有關數據,並通過他對全球資本市場的了解形成一種理論:從長期來講,任何一種資產定價的水平都不可能長期偏離歷史平均水平,在這種假設的前提下,他比較成功地預判了1999年和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2005年和2007年的房地產泡沫。
“不過從實際操作的角度來講,席勒教授的觀點在北美也曾遭受過不少質疑。”朱寧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因為從2004年開始,他就認為美國的房地產市場估值過高了,但其實從2004年到2007年美國的房價仍舊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上漲,所以經濟學家的預測並不是在一個具體時間內永遠正確的,但至少從幾次事件看來,他對大趨勢的判斷還是非常准確的。他也反復在自己的研究和書中提到,資產價值嚴重偏離基本面,那麼一定會產生大泡沫,但並不能保証泡沫在短時間內就會破滅。”
在2011年,席勒來華參加夏季達沃斯論壇時,就曾直言中國房地產存在泡沫。在去年12月,他再次來訪中國之際,朱寧也曾與他做過關於中國房價的討論,席勒的觀點是,從國際和歷史水平來講,中國房價顯然是高估了,但是資產價格過高和泡沫並不是一個等同的概念,很可能高估的資產價格可以維持一段時間,泡沫不一定很快會破滅,他個人認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需要更多政策關注。
·相對論·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小家子氣
龐禛 鈕文新
2013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問世,不出所料的是,三位該獎項得主又是英美體系的經濟學家、堅定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派的領軍人物。這不是偶然的事,縱觀近幾十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基本無一例外。難道隻有英美經濟學家、尤其是新自由主義學派經濟學家做出的貢獻才值得表彰嗎?難道德、法、中、俄等國的經濟學家均無理論建樹?還是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已經戴上了有色眼鏡?
在筆者看來,這是“有色眼鏡”的作用,也表明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小家子氣”,更反映出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派根本不允許“自由”,及其學霸、學閥的本質特征。這樣的霸氣,不僅滲透於日常經濟政策的制定,滲透於國際經濟問題的見解,甚至在學術表彰方面也顯得如此小氣。它們隻允許在一種經濟學語境中表達觀點,而根本不理睬異己的聲音,毫無學術自由氣量和胸懷。其實,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理論霸權”。這樣的理論霸權既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經濟學人的“洗腦”工具,也是金融巨頭控制市場的工具,更是協助發達國家在不知不覺中劫掠發展中國家的工具。
其實,對於諾貝爾其他獎項的公平性已經受到多方質疑,那為什麼我們對經濟學獎得主卻奉若神仙,並將其言論當成聖經?這其實並不正常。在我們看來,這樣的做法無非是一些經濟學人和官員為了証明自己而搬出洋人壓抑異己言論的典型做法而已。
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誰,與得主本人的學術偏好無關,而只是這些學者的學術偏好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了。我們尊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經濟學成就,而只是厭惡有人將他們奉為神靈的做法。一些中國經濟學家實在太缺乏獨立的經濟思維,太缺少獨立的經濟見解和理論創新,而更多的是人雲亦雲,有時還經常以偏概全,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隻言片語誤導中國經濟政策的走向,誤導老百姓對經濟常識的認知。
舉個簡單的例子。羅伯特·席勒教授就是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指出,“非理性繁榮”的危害在於它會帶來“非理性蕭條”,“泡沫”的最終結果是“負泡沫”。之所以要防止“非理性繁榮”,是因為必須避免“非理性蕭條”﹔防止“泡沫”的目的是為了防止“負泡沫”。但是,我們的許多經濟學家和經濟官員,對“非理性繁榮”的關注非常上心,但卻無視“非理性蕭條”﹔對“泡沫”十分敏感,卻對“負泡沫”無動於衷。
如果以防范“泡沫”、防止“非理性繁榮”為由直接把經濟搞成“非理性蕭條”的狀態,“負泡沫”狀態,而且還振振有詞,這屬於本末倒置,難以讓人理解。比如,2003年之后,為了防止房地產泡沫,不問本質原因,一方面大手筆放任境外房地產基金在中國攻城略地,一方面無所不用其極地壓制房價,把緊縮貨幣政策用到極致。結果是什麼?中國經濟內需空虛。
同樣,對股市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6124點泡沫破滅,一直到1664點無人問津。這樣的資本市場定價失靈將對中國經濟帶來怎樣的惡果,沒人提及。“沒有力量可以跟市場抗衡”,這就是許多人的理論依據,也是這次另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尤金·法瑪的重要經濟學貢獻:有效市場假說。
奇怪的是,法瑪都認為這是一種“假說”,但在中國卻經常變成定理、定律被著名經濟學家們推崇,並奉為聖經。這樣的學術風氣在中國應當改改了。
- 分析稱北京不會6個月后無房可賣 或進5年房價上漲期
- 房產稅短期難降房價,一二線城市應是擴圍重點
- “家底”不清致房價“屢調屢漲”,長效調控應先搞住房普查
- 北京市統計局:北京房價大漲主因公眾預期 8成是剛需
- 三季度經濟穩中向好 70城市房價數據推遲發布
- 北京官方解析房價一直上漲:公眾預期是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