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東京11月5日電(記者 孫璐 趙鬆 滕雪)“中國制造”早已讓中國的存在感無處不在,隨著中國經濟的成長,如今“中國服務”的形象也開始出現世界各地。中國的存在感不僅僅隻藏身於各國商店裡的平價日用品區,也體現在繁華街頭的廣告板上。
中國建設銀行東京分行2012年7月搬至位於東京大手町的日本金融核心區,並在寫字樓外打出企業銘牌,開始與各國際大行為鄰。用東京分行行長李勇龍的話說,建行不僅要精心鑽研業務,也要善於展示自身品牌。
建設銀行的志向是發展成為“國內最佳、國際一流”的大型商業銀行,近年來不斷加快全球網絡布局。作為建設銀行第一家在真正意義上實現“落地”的自設海外機構,建設銀行東京分行目前的資產規模已經突破50億美元,且仍在不斷地進行產品創新和業務領域拓展。
建設銀行東京分行在開展“全執照銀行”業務過程中,摸索了一套適合自身的發展策略。採訪中,李勇龍針對日本市場的特征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並對建設銀行東京分行如何因地制宜地制定現地戰略等問題進行了詳細地說明。
人民網:去年7月份,建設銀行東京分行搬至位於東京大手町的新辦公大樓,我們知道這裡是日本金融的核心區域,請問這樣的選址是出於怎樣的考量?
建行東京分行行長:根據建設銀行海外業務發展戰略和“做大做強”的要求,東京分行一方面積極提升業務水平和產品品質,另一方面不斷夯實管理制度以及員工團隊基礎,在日本市場樹立了“守法、穩健、合規”的經營形象。為進一步貼近市場、方便客戶,提升建設銀行的品牌形象,在總行“機構落地、客戶落地、業務落地”的要求下,東京分行於去年7月份搬遷到作為日本金融核心區的東京大手町。
新址周圍不但匯聚了日本三大銀行總部及主要外資銀行在日分支機構,同時也是東京地區的旅游門戶及交通樞紐,日本皇宮、東京火車站等重要建筑設施就位於附近新址。東京分行搬遷新址,在經營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服務客戶更為便捷的同時,通過在日本核心金融區大手町的建筑物上展示出自身品牌形象,進一步宣傳、提升了建設銀行品牌,也體現了建設銀行對日本市場的長期承諾。
人民網:去年12月份,建設銀行東京分行正式在日本開展零售業務,東京分行成為建行第一家在真正意義上實現機構、客戶、業務同時“落地”的自設海外機構。請您介紹一下建行東京分行的發展情況和主要業務。
李勇龍:東京分行零售業務開業是建行海外業務從以單純經營批發業務為主,轉向綜合化、集約化、本地化經營發展的堅實一步。未來,東京分行將進一步貫徹落實我行海外業務發展戰略,強化“跟隨”與“落地”業務的並重發展,緊緊依托跟隨聯動業務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落地業務”的發展轉型,確保分行未來能繼續在日本當地保持全面的可持續發展。
建設銀行以“國內最佳、國際一流”為發展目標,近年來不斷加快全球網絡布局,致力於提升對客戶的全球服務能力。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東京又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因此建設銀行東京分行的發展是建設銀行海外業務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環。從1993年2月成立東京代表處,2003年2月升格為分行,到2012年遷址東京核心金融區,推出零售銀行業務,今年大阪分行申設獲批並開業,建設銀行在日本市場布局明顯提速。這些重大舉措,既是貫徹實施建設銀行海外業務發展戰略的實際步驟,也體現了建設銀行對日本市場的堅定信心和長期承諾。
完備齊全的業務領域、豐富多樣的產品服務是大型商業銀行的重要標志,建設銀行也把“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作為戰略定位,建設銀行東京分行持有的正是日本全功能銀行執照。全執照是經營資格意義上的提法,從服務功能角度看可以從這麼幾個角度理解。一是東京分行既有為企業客戶提供服務的對公業務牌照,又有為個人客戶提供服務的零售業務牌照。二是東京分行既可以為日本境內的客戶提供服務,也可以為離岸市場的客戶提供服務。三是東京分行的產品線齊全,涵蓋了為客戶提供全面金融服務的各類資產業務、負債業務、金融市場業務和結算清算服務。四是東京分行提供服務的幣種既包括日元,也包括人民幣和其他主要貨幣。
建設銀行東京分行在強化產品服務多樣化的同時,以在華投資並與建設銀行有業務往來的日本企業和在日中資企業為主要客戶,在貿易融資業務和內外聯動業務方面積極實施產品創新。目前,貿易融資業務和境內外分行聯動信貸業務已經成為東京分行的主打產品和特色產品。依靠建設銀行的全球清算網絡和地處日本的區位優勢,東京分行可以為客戶提供高效便捷的國際結算和日元清算服務。除了美元、日元等主要貨幣相關服務外,作為中資商業銀行,東京分行還可提供基於人民幣的融資和結算服務,如人民幣委托付款、人民幣信用証、人民幣結售匯、跨境人民幣結算等。零售業務方面,東京分行可以提供存款、匯款、出具存款証明書、個人預結匯匯款等業務。個人預結匯匯款業務是東京分行在零售領域的特色業務,個人客戶可以在東京分行匯出日元資金時預先辦理人民幣結匯,鎖定日元對人民幣的匯兌價格,直接將人民幣匯到中國境內收款人手中。
近年來,東京分行全面貫徹總行海外發展戰略,堅持“一行一策”的發展策略,積極實施產品創新,不斷拓展業務領域,豐富服務手段,實現了資產規模的快速增長和經營效益大幅提高,贏得了客戶美譽度和監管滿意度。目前,分行資產規模已經突破了50億美元。
人民網:您怎麼看日本金融市場的特點以及所謂的“安倍經濟學”?建設銀行選擇在日本市場加大拓展步伐的理由是什麼?
李勇龍: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日本之於亞洲乃至世界經濟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日本金融市場是由貨幣市場、証券市場、期貨市場、外匯市場及離岸市場等組成的一個有機體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市場之一,也是亞洲唯一能夠和歐美發達國家相媲美的國際金融中心。總體上看,日本金融市場發育較為完善,市場深度、廣度和彈性較好,監管完善規范,市場自律性強。日本金融體制以間接金融為主,銀行在金融體系中處於核心的地位。日本金融的重要特點是主銀行制度,企業和銀行之間形成了長期的、穩定的、綜合的交易關系。
所謂的“安倍經濟學”是在日本經濟長期停滯背景下,安倍內閣實施的以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為主要內容的一攬子經濟刺激及改革計劃,旨在刺激投資拉動消費,促進就業和可持續增長。我們樂於見到日本經濟的繁榮和增長,因為這不但有利於全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也為在日中資企業提供了發展機遇,當然也有利於東京分行的發展。
鑒於日本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建設銀行把做大做強東京分行當作全球網絡布局和海外業務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盡管中日兩國關系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中日經濟互補性強,經貿關系聯系密切,已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勢,長期來看,中日經濟交流還會繼續帶來無限的發展商機。日本毗鄰中國,也是全球重要的華人聚集地之一,當地有70萬華人,還有更多與中國往來頻繁的日本僑民以及更多來日短期商務旅行的人士。
經濟決定金融,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中日之間的全方位的經濟和商貿及人員往來為東京分行開展包括零售在內的各類業務提供了廣闊空間。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進一步深化,中資銀行的人民幣結算、兌換上的優勢將進一步顯現,為中資銀行在日本開拓對公、零售業務提供了較好基礎。
人民網:近期媒體大量報道“銀行錢荒”,您怎麼看這個問題?您認為建設銀行東京分行在推行日本市場戰略時,具有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李勇龍:首先,我想說明,建設銀行東京分行並沒有明顯體會到所謂“銀行錢荒”的問題。其次,對此我不能妄加斷言,個人認為近期媒體大量報道“銀行錢荒”並不是銀行體系真的缺錢,而是個別銀行一段時期的流動性管理問題。
東京分行在日本的發展,也面臨著很多機遇和挑戰。先說機遇方面。首先是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中國經濟多年快速增長培育出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無可避免地要採取“走出去”戰略,努力成為國際性企業。日本是世界經濟強國,技術先進,科技發達,又與中國經濟有著高度的互補性,理所當然地成為這些企業走出去的目標國之一。同時,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商貿、旅游、探親等短期訪日人員眾多。這些都為建行東京分行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客戶基礎。其次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不斷加速,人民幣在中日間經貿往來中初露頭角,日本企業對人民幣結算業務的需求,也為我們進一步拓展日本市場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機遇。
當然,與機遇並存的還有我們面臨的挑戰。首先是日本相對封閉的市場以及主辦銀行制度,使我們在開拓當地客戶市場時,面臨較大的非制度性困難。另外,日本市場利差水平較低,資產收益率低等也是外資銀行在日發展面臨的挑戰之一。
人民網:您提到建設銀行海外機構正在實施“一行一策”經營策略,那麼結合日本金融市場特點,東京分行是如何制定適合自身發展的戰略的?
李勇龍:“一行一策”策略,是建設銀行集團根據各海外機構所處國家和地區監管要求和市場環境的不同特點、各海外機構發展的不同階段,在建行總體發展戰略的指導下,為海外機構量身定制的不同發展策略,這種策略既體現了總行對海外業務發展的總體戰略方針,又符合當地市場和分行的具體情況,重在發揮不同所在地海外機構的比較優勢。
東京分行的發展策略包括如下幾點。第一,積極做好“跟隨業務”,夯實業務發展基礎。東京分行要在建行總行“服務整體、跟隨客戶”的總體政策指引下,依托建行國內客戶資源,積極為國內“走出去”的客戶提供“全球一體化”服務,如賬戶開立、資金匯劃、內保外貸、貿易融資和跨境人民幣組合融資等境內外聯動服務。第二,穩步發展“落地業務”,奠定未來發展的基礎。重點營銷與中國有經貿業務往來、在華有投資項目的日資企業﹔作為建行集團在日本的代表,協助總行統一協調對中國境內日資企業的一體化服務。第三,繼續鞏固和提高我們作為建行集團主要日元清算行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日元清算的效率和質量,同時加大與中國國內中小銀行的合作力度,爭取為更大范圍的客戶提供優質高效的日元清算服務。第四,堅持公司業務和零售業務雙輪驅動,加快發展個人業務,為廣大在日華人及當地客戶提供更多的優質服務選擇。建行銀行在中國國內網點眾多,客戶基礎雄厚,可以為包括在日華人在內的廣大客戶提供更為優質高效的個人銀行服務。
人民網:我們注意到建設銀行東京分行對外發布的簡介上有這一一句話——力爭早日成為中日兩國經貿往來的橋梁和紐帶,這句話的具體涵義是什麼?
李勇龍: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方面,隨著我國在新一輪對外開放中實施大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戰略決策,建設銀行也選擇了對集團客戶提供“全球一體化”服務的戰略,因此東京分行將不斷致力於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拓寬產品和渠道范圍,為來日本發展的中資客戶和個人提供全面優質的金融服務。另一方面,東京分行還積極拓展當地客戶,依靠建行集團在國內的網絡資源和客戶資源,有能力有意願為希望到中國投資和開展經貿活動的企業牽線搭橋,努力為在中國有投資和密切經貿往來的日本企業提供包括人民幣業務在內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中國建設銀行東京分行行長李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