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陳昌“接班人在我深深的腦海裡”

2014年02月18日15:26    來源:羊城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陳昌“接班人在我深深的腦海裡”

  “小木匠”練成“鋼管大王”和發明家,“初中畢業生”陳昌帶領珠江鋼管穩坐中國“直縫埋弧焊管”產量十年榜首

編者按:

  今年67歲的陳昌,是當選“2013年廣東十大經濟風雲人物”的最年長企業家,這是我們將本文作為此組專訪特稿開篇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故事不止於此。闖蕩江湖51年,陳昌做過木匠、賣過機床,后來又在鋼管生產領域整得生猛,頻頻跨界,他有自己的心得﹔隻得初中文化、更非科班出身,陳昌拿了一堆發明專利,而且還寫得一手好字,廠房上碩大的廠名出自其手﹔十余年前就開始考慮接班人,現如今還拍著胸脯說自己能再干十年,這位“接班人在我深深腦海裡”的民營企業創一代究竟如何考量傳承?

  甲午馬年,老驥伏櫪,風雲席卷!

  從廣州珠江鋼管廠前的大馬路上遠遠望去,“珠江鋼管”大紅色的招牌簡單而醒目,很多人不知道,這裡是中國唯一能生產出1500米深度海洋鋼管的地方,160厘米厚度的鋼板,隻有在這家廠才能被卷成鋼管。

  “很多人看見我們的名字,都以為我們是國企。”珠江鋼管總經理辦公室副主任曾達潮笑著告訴羊城晚報記者。然而,就是這家發跡於廣州番禺的民營企業,已穩坐了中國“直縫埋弧焊管”產量10年榜首。事實上,珠江鋼管早已走出珠江流域、走出中國。如今,它擁有分別位於廣州番禺、珠海、江蘇江陰、連雲港、南京、沙特和迪拜的7個生產基地共9條焊管生產線,配有內外防腐和水泥配重生產線,年產能達到271萬噸。珠江鋼管的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昌告訴羊城晚報記者:“珠江鋼管產值預計兩年破100億,五年破300億。”

  壹

  “敢為人先才能有所突破”

  陳昌出身木匠,年輕時做得一手好家具。之后他曾做過一段時間車床,再后來,他被人稱作“鋼管大王”。

  鋼管大王的路是他用腳踏出來的。那些日子,在67歲的陳昌腦海中依舊清晰:“那時誰都沒做過鋼管,誰都沒有銷售渠道,差不多什麼事都是我干。供應、鋼廠我跑,客戶我跑,銀行財稅、政府也是我跑。”他告訴記者,珠江鋼管的第一個訂單式是出口單,原材料從韓國進口、成品買給泰國。“那時中國鋼鐵的水平還不高,很多鋼板都做不出來,我本身也不懂英文,找翻譯從國際市場上採購原材料。”

  對於今天的成功,陳昌用“先知先覺”來解釋。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有一組數據在鋼管行業內流傳,美國的管道運輸在五大運輸方式中份額佔到25%強,五大運輸方式的平均值大概是在20%。而當時中國管道運輸的份額僅有2%。“我當時就驚嘆說,這是多麼大的發展空間啊!而且在中國,大家對能源管道的認識,就限定在原油的輸送、成品油的輸送和石油輸送。但我們很早就預測到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大規模應用要到來,所以也早早就做好了准備。再后來,就是對於海洋能源開發的預判。”話到此處,陳昌不禁笑起來:“因為總是快人一步,行業的人都說,廣東人果然是做什麼事情都跑在別人前面,而我就是一個典型的廣東人。”

  貳

  “創造發明人才短缺”

  毫不夸張地說,陳昌的名片是羊城晚報記者見過最長的一張。名片由三張普通大小名片折疊而成,正反面都寫滿了不同頭銜。其中,鋼管之外,礦業、機械、協會、書畫、盆景、乒乓球都作為關鍵詞出現。在他辦公室內,可以找到各種書畫石刻收藏,而盆景,更是一路從辦公室門口蔓延到了樓下院子中。

  陳昌所有的“寶貝”幾乎都在廠裡,他的家就在辦公室樓上。常年來,每天早會之外,一有問題,就下樓召集開會。有一次,陳昌半夜拿著手電筒下樓修剪盆景,被員工撞見,員工問他:“陳總你怎麼白天不看啊,晚上都看不清。”陳昌回答:“我白天要開會沒時間呀。”

  長此以往,珠江鋼管管理人員一直保持著隨時待命的狀態。然而,在廠裡,最“害怕”陳昌的,並不是時刻可能要趕回來開會的管理人員,而是科研人員。“有的問題,他們答不上來,陳總反而有答案,他有時會嚴厲地反問,為什麼我想得到你們卻想不到?”珠江鋼管董秘王景朗告訴羊城晚報記者,陳昌每次與技術人員切磋問題,都讓這些高學歷的下屬們感到“壓力山大”。

  陳昌一路成長與制造業為伍,培養了他酷愛鑽研的個性。“我做事,喜歡自己想象,沒事就琢磨。”他比劃著將手在太陽穴處點了點,繼續介紹說,他養蜜蜂,冬天需要保溫,他就嘗試給蜂巢用保溫隔板,結果效果非常好,現在養蜂行業也隻有他這麼做。

  發明和創造力是陳昌最希望從員工身上看到的。盡管珠江鋼管如今設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工程院院士工作站,但陳昌仍表示行業發明人才短缺。“廠裡現在人才多啊!”他伸出三根手指說,“本科生估計三千人以上了,而我隻有初中畢業,但全世界沒有的COE技術就是我發明的。他們就發明不來。”

  到今天為止,“初中畢業生”陳昌帶領珠江鋼管獲得了50多項專利授權,他本人則獲得了第六屆國際發明展金獎、中國發明創業獎等,並被中國國際權威專家協會授予“國際焊管行業領域權威專家”。

  三

  “希望市場能更好地發聲”

  事實上,從今天回頭看,陳昌的人生是有所指向的。若非做了木匠學徒,他不會因學做木模而接觸到機床廠。在計劃經濟的年代,車床需要用車鐵紙票才能購買,被人們稱作“皇帝女兒不愁嫁”,年輕的陳昌心向往之,便改了行。很快,他發現車床生產周期長、資金勞動密集、且需要大量售后,於是果斷棄之,進入了適合他的“快節奏”行業——鋼管。在日后的每一次人生拐角,陳昌總能快人一步地預判方向,或許,這與他此前的人生跳躍息息相關。

  “十八屆三中全會全會明確指出,要尊重市場價值規律,我覺得這很好。”陳昌告訴記者,他一直認為,市場擁有無與倫比的調節作用,能將資源進行優化整合。

  因為深知聽從市場聲音才能做好企業,珠江鋼管一直都是針對市場需要研發產品。珠江鋼管總經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除了新建管廠,珠江鋼管正致力於豐富產品內容,“以前我們一直做油管輸氣管。現在珠海和連雲港都是瞄准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來做。我們有一百多米長的打樁管、不鏽鋼復合管等一大堆新產品,這是其他管廠沒有的。我們的珠海生產基地是全國第一家做這種大型碼頭的,能運載130米長的鋼管。我們現在能做160毫米厚的鋼管。這都是針對未來海洋工程需要來運作的,市場上沒有人做過。”

  肆

  “接班人在我深深的腦海裡”

  今年是陳昌從業的第51個年頭。問及接班人選,陳昌坦誠表示,從10年前起,自己就在尋找適合的人才進行接班培養。但他認為自己還有很多任務沒完成:“關鍵是要把企業引導向康庄大道,量大面廣,業務常做常有,這樣可以讓以后的轉型不會太困難。”

  陳昌的兒子並不在陳昌旗下工作,他擁有自己的事業。如今,隻有陳昌的兩個女兒在公司負責不同的業務。

  談起接班人的標准,陳昌給出四個字——又紅又專。或許是意味著他的接班人既要懂得政策與市場環境,又要熟練掌握核心技術知識。當被追問是否已有人選時,陳昌意味深長地道出一句流行歌詞:“接班人在我深深的腦海裡。”

  “陳總的接班人真的不好挑。”一名在珠江鋼管工作了多年的管理人員告訴羊城晚報記者,“他做過苦工,特別勤奮好學,學一行精一行,懂技術﹔最初的時候,為了賣鋼管,他親自參加每一期的廣交會,為了訂單跑了幾十個國家,懂營銷﹔從原材料的選取到鋼管售出的每一個步驟他都十分清楚,懂流程﹔在鋼管行業摸爬滾打幾十年,結交了不少朋友,有人脈﹔以廠為家一直住到現在,深得員工心。”

  “談退休為時尚早,我感覺自己精神還是很好,干勁十足,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完全沒有問題,退休的事,暫時不考慮。”他隨后又補充:“現在的年輕人還干不過我呢!”(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劉珊)

(來源:羊城晚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