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潮涌”變綠電
◎本報記者 葉 青 通 訊 員 孔德淇 韓夢圓
正月初四,年味正濃。停靠在廣東省東莞市珠江東江口水域邊上的一台“龐然大物”已熱鬧起來,工人進場開工了。
這台“龐然大物”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兆瓦級漂浮式波浪能發電裝置,它長達27米,平面面積超3500平方米、重超4000噸。1月10日,這台兆瓦級漂浮式波浪能發電裝置正式下水調試,兆瓦級波浪能發電技術也從理論研究正式邁入了工程實踐的新發展階段。“目前是‘毛坯’房結構,正准備進行‘房屋’裝修。一旦裝修工作完成,就可以正式開展裝置整體的集成調試工作。”南方電網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專家劉石說。
兆瓦級漂浮式波浪能發電裝置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兆瓦級高效高可靠波浪能發電裝置關鍵技術研究及南海島礁示范驗証”的關鍵成果,由南方電網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廣東電網)牽頭,國家海洋技術中心、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南方電網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工程大學、海南電網公司等單位共同研究。
在島嶼上,居民用電以柴油發電為主。“這樣的模式會產生污染,而且不經濟,因為島上不產油,全靠運輸,成本較高。”劉石說,“但事實上,島嶼附近的海洋之中,蘊含著能量巨大的波浪。”
波浪能作為一種蘊含在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因其可再生性和綠色環保優點,已成為一種亟待開發且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能源。
然而,開發波浪能並非易事。“波浪周期變化大、能流輸入不穩定等因素,影響到電能的穩定輸出。過去,囿於技術原因,人們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它消逝掉。”劉石回憶道,“近年來,國內外紛紛研建波浪能發電裝置,但容量僅有百千瓦級。我們當初瞄准的是兆瓦級(1000千瓦)容量,技術難度也隨之增加。”
梁崇淦是南方電網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經理,他全程參與了該項目的研發。令他印象深刻的是,項目組經過無數次反復研究,攻克了波浪能高效俘獲及轉換、抗台風自保護等多項關鍵核心技術。
為實現波浪能到電能的高效轉換,項目組提出了波浪能發電協調控制技術,可根據浪況自動調節發電功率,實現電能輸出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我國南海台風多發,波浪能裝置工作環境惡劣,須確保裝置在惡劣海況下安全生存。“裝置可抵抗16級超強台風,且通過抗台風自保護技術設定了避台風策略。”梁崇淦介紹,“如果浪況過於惡劣導致裝置已不再適合工作時,裝置會自動向內部注水,增加重量,下沉幾米‘藏’起來。”
“波浪在不同的天氣情況會有所不同。自研的自適應波浪發電技術,讓裝置懂得‘躺平’,讓發電裝置利用更高效。”梁崇淦解釋,浪大的時候裝置內部的發電機組會“火力全開”,浪小的時候視情況隻開一部分。
一個個技術“攔路虎”,項目組逐一解決。最終研發出的裝置可利用發電平台充分“吸收”波浪,通過三級能量轉換將波浪能變成綠色電能,實現對深遠海島礁的穩定供電,相當於遠海島礁增加了一個大型“移動充電寶”。當其他具備條件的海島需要時,它也可以涉水而來,緊急供電。
“前兩年,我們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非常枯燥,還時不時碰到難題,有時甚至產生自我懷疑的想法。但隨著裝置真正建造出來,從圖紙變成實體,頓感努力沒有白費。”梁崇淦感慨道。
“完成集成調試工作后,裝置將先在廣東沿海進行近海試驗,最后在深遠海並網運行,建設以波浪能為主體電源的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島。”廣東電網相關負責人透露。當下,項目團隊正擼起袖子加油干,“任重道遠,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