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大壩”讓巡檢變得輕而易舉
正月初五,天剛剛亮,李將偉就趕往白鶴灘大壩平台,開始了一天的工作。隻見他輕輕點開手機的應用軟件,整個大壩的應力數據一覽無余。“春節期間,借助智能建造系統,我們能既快又好地完成大壩的全域巡查工作。”李將偉說。
2023年春節,是白鶴灘水電站全面投產后的第一個春節。隨著16台百萬千瓦水輪機組相繼投產發電,白鶴灘水電站工程建設進入收尾階段。通宵達旦的施工場景已成為歷史,曾經世界上最大的纜機群如今也隻剩3台。
登頂眺望,滔滔江水被攔截於此,一湖碧波映襯兩岸,蔚為壯觀。站在289米高的攔河拱壩上,讓人熱血沸騰。“我們腳下踩的,可是一座能感知‘頭疼腦熱’的智慧大壩。”李將偉所指,正是國內外首座全壩採用低熱水泥的特高拱壩。
這座創造世界壩工奇跡的“無縫”大壩,不僅在材質上獨具創新,大壩體內還埋設有數千支溫度計與傳感儀,讓過往的江水不經意間便留下大量信息。“大壩共有近2300倉,幾乎每一倉的溫度和應力應變數據都在實時更新,如果達到警戒閾值,大壩的‘中樞神經’——智能建造系統就會給手機發來提示,給出重點巡檢的方向。”李將偉看看手機上的數據信息,不疾不徐走向要查看的區域。
以往的大壩檢測運維,大部分是靠人工逐個檢查,從廊道到交通洞口再到壩體其他部位,分工分批進行巡檢。而今年春節,大壩智能建造系統解放了大量工程巡檢人員,包括李將偉在內,三峽集團白鶴灘大壩項目部留下值守的檢測人員不到30人。
不僅如此,將監測到的實時數據與大數據研究相結合,還是大壩運維管理的新方向。李將偉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不久前,白鶴灘水電站順利通過蓄水至正常蓄水位825米驗收。在此過程中,科研人員結合大壩各部應力數據變化,真實分析在萬年一遇的洪水來臨時大壩的運行狀態,為白鶴灘水電站防洪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科學數據。如今,樞紐工程完工,巡檢工作結束后的李將偉也沒閑著,竣工驗收資料尚需梳理,智能建造經驗還需總結。“能夠參與大國重器建設,讓我倍感自豪,我希望將超級工程的創新經驗進一步總結,分享到需要它的各個地方。”李將偉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