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首批5家試點民營銀行全部開業之后,第二批民營銀行也在積極的籌備中。《証券日報》記者近日獲悉,金融“十三五”規劃將對內進一步增加金融供給和競爭,給予民營銀行、互聯網金融充分的創新空間。
對此,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昨日在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民營銀行市場化程度最高,但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利率市場化不斷加快、互聯網金融提速等多重因素疊加的市場環境,對民營銀行的風險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未來需要給民營銀行更好的發展空間,使其走出一條特殊的、具有市場化背景的發展道路,成為國家金融體系中最活躍和最具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服務實體經濟發揮重要作用。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民營銀行除了總量上進一步增加之外,業務上也應該鼓勵不斷創新,比如遠程開戶、互聯網交易或結算。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此前透露,目前已有40多家民營銀行向銀監會提出設立申請。《証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9月8日,A股市場上有41家民營銀行概念股。
分析人士認為,考慮到銀監會明確了限時審批制度,預計在今年10月底前,有相當數量的擬建純民營銀行將領取開辦批文。未來幾年,將有更多的民營企業將聯手申辦民營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首批5家試點民營銀行無一例外體現出有別於傳統銀行的差異性和特色。不僅實現了純民資辦銀行,而且5家民營銀行均有2家以上的主發起人,股東最大持股比例也都為30%以下,充分實現了股權結構和治理結構的制衡原則,有效地控制了風險。(傅蘇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