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民網>>經濟·科技>>正文

中企進軍一帶一路或掀專利申請潮 海外博弈喜憂參半

余瀛波

2015年09月08日08:02  來源:法制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中企進軍一帶一路或掀專利申請潮 海外博弈喜憂參半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第一步,往往決定著此后“開疆拓土”的成敗。但這第一步要做什麼,很多企業卻並不清楚,這也直接導致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的被動局面。

  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在近年來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起的針對進入美國市場企業的“337調查”案件中,近三分之一的被告是中國企業,其中90%以上涉及專利權。不僅如此,在包括一些新興經濟體在內的其他國家,不同行業的中國企業,從彩電、手機、大型工程機械設備到高鐵,都頻頻遭遇專利訴訟或壁壘。

  近日,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多位法律專家都明確提出,在“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中,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第一步”,就是亟須培養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盡早展開全球專利布局。

  高鐵遇阻因海外專利布局不夠

  “一帶一路”沿線途徑的64個國家中,大多屬於發展中國家。在這些法律制度可能不甚健全的國家,風險絲毫不減。

  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中國貿促會法律部部長王承杰提醒中國企業:“不僅僅發達國家間經貿有摩擦,發展中國家間的經貿摩擦也不少,比如‘一帶一路’沿線的印度、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耳其,都是貿易摩擦的多發地。”

  而在各類摩擦中,知識產權正日益成為國際市場博弈的戰略高地。王承杰說:“未來的競爭就是知識產權競爭,產品競爭是以知識產權的形式來體現的。而知識產權反映在法律上,通常是通過專利、商標來體現的。”

  實際上,國際市場關於知識產權的競爭,早已全面展開。以中國高鐵為例,作為“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重點,通過引進發達國家的技術,並經過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中國軌道交通技術在高鐵上率先實現多項突破,躋身世界一流之列。即便如此,中國高鐵在“走出去”過程中正在面對的,同樣也是一條充滿風險和挑戰的荊棘之路。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常務副院長張平教授日前披露,中國高鐵在走出國門時,發現巴基斯坦的鐵路修建非常活躍,但是真要修到巴基斯坦,卻可能遇到很大的麻煩。“因為有侵權嫌疑,一旦走出國門,就要重新申請專利,否則你就是侵犯別人的專利了。”

  對此,北京海中知識產權咨詢公司總經理黃賢濤認為,最大的風險,就是中國高鐵企業在海外專利布局不夠。

  “以中國高鐵企業PCT(國際《專利合作條約》)申請為例,大部分專利撰寫質量不高,專利價值有限,很難形成核心競爭力。面對海量的高鐵專利布局,中國高鐵一旦遭遇知識產權糾紛訴訟,反制籌碼很少,不得不交高昂的專利許可費。”黃賢濤說。

  中企海外專利博弈喜憂參半

  事實上,不單單是高鐵,其他行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也不乏這方面的教訓。據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副秘書長馬秀山介紹,在北非,公司開發油井鑽探,使用的設備涉及到跨國公司的專利權,我國的公司為此支付的專利使用費,足足佔到開採成本的1/3。

  在這方面,除了傳統機械行業,更加注重創新能力的手機業在近年進軍海外市場的過程中,也交了不少學費。專注於智能產品自主研發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小米就是其一。

  2014年底,在小米邁出國際化的第一步向印度市場進軍時,就遭遇到一場“滑鐵盧”。因專利布局缺失,小米在印度被愛立信提起專利訴訟,法庭裁定小米侵權並下發禁令,要求小米停止在印度銷售和進口手機。此番受挫,對於小米未來全球市場開拓影響巨大。

  曾與小米有著類似境遇的華為,便是后者之一。據華為高級副總裁、首席法務官宋柳平介紹,華為在早期邁向全球的過程中也曾同小米一樣,受到許多專利挑戰:2003年的思科訴訟案、2009年的摩托羅拉訴訟案等,讓華為重新審視企業邁向國際的道路布局,痛定思痛,積極建立起華為自有的知識產權體系。

  在這種不利局面下,華為著眼全球,以每年10%以上的高位研發投入,積極推進企業知識產權戰略體系的建設與規模擴張。截至目前,華為在中國的專利累計授權23112 件,外國專利累計獲得授權15713件,在多個細分領域專利積累居世界第一。

  對此,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副總干事王彬穎近日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專訪時曾特別談到,華為等中國企業在利用知識產權制度保護和拓展海外利益方面表現出色,積累了豐富經驗。

  無獨有偶。在總結今年三一重工贏得美國馬尼托瓦克公司提起的“337調查”成功關鍵時,三一重工知識產權部部長陳路長也強調:“知識產權是企業‘走出去’的真金白銀,贏得‘337調查’,靠的就是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及有針對性的專利布局。”

  據統計,至今,三一重工已提交專利申請8600余件,獲得專利5200余件,並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國際專利申請400余件,形成了良好的知識產權海外布局,成為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有力武器。

  不能再將專利當作榮譽証書

  中國絲綢之路專項基金委員會重大項目辦公室主任徐永前指出,在“一帶一路”戰略中,企業要想面對新機遇、取得新作為,一個重要前提就是,首先要有“法治絲路”的意識。

  “法治絲路”意識首先就是要有全球視野下的專利布局。不過,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表面上看,中國目前既不缺乏專利熱情,也不缺乏申請專利的行動。

  數據顯示:2014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92.8萬件,同比增長12.5%,連續4年位居世界首位。

  同專利申請大國的背景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企業在進軍海外市場的過程中卻屢屢受挫。這是為什麼?8月8日,財經專家吳曉波在南京作了一場1小時40分的演講,題目為《如何拯救我的資產》。他的演講被整理成文字后,迅速刷爆微信朋友圈。其觀點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的說服力。

  對於這種現象,吳曉波在演講中分析指出,很多不明就裡的企業將專利申請、商標注冊等保護行為更多地當作“榮譽証書”和獎勵手段使用,對法律賦予其保護作用視而不見,或者說不知道如何行使其應有的權利,沒有起到真正的保護作用。

  “我國連續4年全球專利申請量第一,但是專利許可、轉讓的數量卻少得可憐,一方面現在專利的獎勵等指標都圍繞專利數量進行,使得專利數量越來越多﹔另一方面質量無考核標准,導致我國是專利大國卻不是專利強國,不能對創新形成有效保護。”他說。

  專利轉讓要善於借助專業力量

  對於當前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渠道不通暢,重權利輕轉化”的現狀,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全球領先的知識產權交易與產業升級平台匯桔網CEO謝旭輝提出,“應該讓知識產權像商品一樣流動。”

  “知識產權的唯一性、稀缺性與國際屬性決定了它比任何領域都更需要全球性配置資源。”謝旭輝認為,讓知識產權像商品一樣在世界各國自由地流動,能有效地解決知識產權資源閑置問題,更好地促進各國的技術進步與協同發展。

  “隻有當知識產權實現商品化、產業化、金融化,知識產權融入了人們的生活,知識產權新時代才真正到來。”謝旭輝說。

  對此,王承杰認為,企業創新,一要重視研發,二要重視保護。有些技術可能已經比較成熟,或者是別人已經申請專利保護的技術,你即便再研發出來,也不能走出去,就要考慮借助專業力量來幫助你做一些規劃。

  “也就是說,你可以檢索專利,如果發現人家已經都有了,要麼你購買人家的,要麼你就要另辟蹊徑。”他說。

  對於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的布局,作為專業的知識產權交易平台管理者,謝旭輝分析認為,對於那些已經進入500強的大型企業來說,可能很多企業會把知識產權注冊和保護的重點,放在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其次是“金磚國家”,但是像東南亞、南亞、西亞、東歐的一些國家,之前往往不是那麼重視。

  不過,謝旭輝樂觀估計,從今年開始,這些企業應該會掀起一股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知識產權注冊保護的高潮。“因為,‘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多數是非發達國家,相對來說,很多國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比我們還弱,但越是這個時候,我們中國企業就越有機會。”他說。(制圖/李曉軍 本報記者 余瀛波)

(責編:孫博洋、楊曦)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