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政策出台几日,中国银行业几乎不约而同地按兵不动。中国银行业应注重对潜在优质客户的培育,注重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培育,只有这样,中国银行业才能适应未来的完全利率市场化,才能真正在助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
与1996年首次放开我国银行间市场货币及债券利率管制相比,此次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动作的核心在于,打通了商业银行与企业、居民之间的“利率隔阂”。以央企、国企等为代表的优质企业并非融资群体之全部,那些数量更庞大、吸纳就业能力更强以及更具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并未从中获得更大实惠。
期望新政的出台能够使地下钱庄逐步退出中国市场,影子银行会并入阳光金融之中。在央行这个简短的通知中,使用频率最多的词就是“自主”二字: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贷款利率和贴现利率,最后提到“自主定价”的概念。
央行上周五宣布,自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这一政策举动令各方很是激动,但从政策的效果来看,放开管制更多是一种象征意义。放开贷款利率管制的政策包含四项内容,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和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
伴随央行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七折下限,利率市场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两只靴子”中,一只已经落地。针对此次取消贷款利率浮动下限,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亦认为,短期内对贷款定价影响不明显。
从中期来看,央行此举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或将激发市场对未来更多改革的憧憬。从海外经验来看,美国、韩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均先放开贷款利率,对存款利率放开更为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