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飞吸收的公众存款中,有30多万元用于互助站的装修、购买办公设备、门市租金、员工工资、奖品购买等方面,其他部分用于短期投资,而大部分还存在银行卡中。经法院审理查明,从2011年12月设立互助站,到2012年4月19日案发,林建飞共吸收80多人100多笔存款,共计144万余元,其中41万元在案发前已被部分存款人取回。 1.咱自己的储钱罐,存款收益就是高,只要存就有现金回扣。
2.咱自己的储钱罐,想取就取,不用再到银行排长队。
3.咱自己的储钱罐,想借就借,不用抵押,不用担保,就能获得您个人存款的两倍以上的信用借款。”
这封信病句连连,但每一句似乎都说到了居民们的心坎上,大伙儿看懂了,动心了。
第二回
衣锦还乡变行长
父老乡亲眼一亮
最让村民们感到亲近的是,这封“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落款处写着:“电话:130xxxxx999,林建飞,老家沿河官沟。”
镇上的小子飞出小镇,衣锦还乡做“行长”,村民们对林建飞十分信任。几天后,村民们发现,林行长为“帮助村民就业”,在互助站门口贴出“英雄帖”,招兵买马。
60多岁的阿志,家住安宜镇刘堡村,在村里做了大半辈子会计,后退休在家,闲着无事。一天,他到镇上办事时,路过互助站门口,看到招聘启事,便进去应聘。
没想到,仅仅一个面试,阿志就通过了。第二天,他就成了互助站的会计。此时,互助站已人员齐备。林建飞的舅舅负责每天核账,另有一个主管、一个会计、两个柜台业务员。就这样,互助站正式开张纳客了。
那时,农忙时节没到,村里的大多数青壮年男子都在外务工,老人、孩子和妇女留守在家,操持家务,把男人们寄来的钱,一点点存起来备用。看着家里的积蓄越来越多,他们既高兴,也纠结,“这些钱放哪儿啊?”存到银行去,老人们怕记不住密码,又嫌太麻烦;放在家里,万一被偷或被老鼠啃了,岂不
是多年辛苦化成一场空?
眼下,家门口开了家“银行”,既灵活又方便,更重要的是实惠,大家都很心动。住在“银行”旁边的颜如云把心动化成了行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