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大毕业生办起"山寨银行" 5个月吸储144万余元【5】--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理财频道>>银行频道

财大毕业生办起"山寨银行" 5个月吸储144万余元【5】

扬州晚报

林建飞吸收的公众存款中,有30多万元用于互助站的装修、购买办公设备、门市租金、员工工资、奖品购买等方面,其他部分用于短期投资,而大部分还存在银行卡中。经法院审理查明,从2011年12月设立互助站,到2012年4月19日案发,林建飞共吸收80多人100多笔存款,共计144万余元,其中41万元在案发前已被部分存款人取回。
2013年01月14日08:19        手机看新闻

  林建飞吸收的公众存款中,有30多万元用于互助站的装修、购买办公设备、门市租金、员工工资、奖品购买等方面,其他部分用于短期投资,而大部分还存在银行卡中。经法院审理查明,从2011年12月设立互助站,到2012年4月19日案发,林建飞共吸收80多人100多笔存款,共计144万余元,其中41万元在案发前已被部分存款人取回。   通讯员 宝法 陈浩

  记者 玉龙 刘娟

  【读案警示】

  斩断伸向农村的金融黑手

  和以往我们报道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不同的是,本案并不是由存款人报案而案发,而是民警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才使全部存款人的存款被及时追回,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如今,通过外出打工、个体经营等,勤劳节俭的农民们腰包鼓起来了,手头有了一些积蓄。但是,与此同时,随着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前往东南沿海或大中城市务工,留在农村地区的,多是老人、妇女、孩子,到现代化的银行去办存取款业务,对他们来说还不够“家常”。因为不常用、不熟悉,所以,很多农村居民对银行还有疑虑甚至不信任。

  把钱放到哪儿保管、如何“钱生钱”?面对这些问题,农村居民更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更愿意相信知根知底的熟人。于是,一些投机分子看中此间机会,把犯罪的黑手越伸越长,以高利息、高回报为诱饵,把对金融业务风险不甚了解的农村居民当成一块“唐僧肉”,变相吸储,非法集资,从中获利。

  据了解,近六七年来,整个江苏,以“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一类名义存在的组织多达400多家,很多该类组织已远远超出了农村基层合作组织“熟人”的范围,被正规金融机构称作“山寨银行”。这些没有金融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的“山寨”银行,在实际运作、监管中存在诸多空白,抗风险能力有限,一旦资金链断裂,储户很可能血本无归。

  因此,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宣传,让农村居民了解更多的金融知识,提高防骗能力;另一方面,农村居民自身也要提高防范意识,在高出常理的利益面前,保持冷静,想想其中是否会暗藏隐患;第三,基层银行应致力于提供更多便捷、人性化的服务,让基层居民愿去银行、爱去银行。

(责任编辑:曹华、贺霞)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