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28日三大财经热点新闻放到一块儿读,颇有些意味:五大行刚出齐的年报显示工农中建交去年净利超过7800亿;银监会发通知规范银行理财产品管理;银行股集体大跌,上证指数暴跌2.82%。
去年10月,肖钢还是中国银行的董事长,他在文章中称部分理财产品基本是“庞氏骗局”,并呼吁清理。没想到理财产品规范管理的通知甫一公布,就引发A股振荡,9只银行股跌幅超过6%,更有分析将此列为28 日六大利空之首。
银监会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的通知共十二条,第一条定义“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最后一条规定“通知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另外十条内容对银行理财产品售前、售中、售后及各行可发售理财产品总量、相关合作机构做了明确规定,原来理财产品资金池的混水,要在此通知下各行其道,让监管部门、银行自身和消费者对这部分资产的来龙去脉一目了然了。
银行股昨日的暴跌,未必是资本市场给规范银行理财产品管理投的反对票,而是投资者对之前银行理财产品管理风险担忧的释放。
从对银行业务的影响来看,通知要求“每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标的物)的对应”,每个理财产品必须与所投资产一一对应,银行理财产品资产进行直接投资,有利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也对银行的投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知要求银行将每个理财产品单独管理建帐,并进行资本计提,同时规定了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债权的上限,将理财产品比照自营贷款来管理,或许理财产品的繁荣滋生了泡沫,但随着帐务的明晰,虚假的数字将被滤去,风险在哪个环节产生,也便于银行发现和扼制。
理财产品规模控制和资本计提也为理财产品建起了“防火墙”,防范了理财产品风险向传统业务的传导。
从对投资者的影响看,通知将建立起银行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有效沟通渠道,增强了信息透明度。“理财产品存续期内所投资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发生变更或风险状况发生实质性变化的,应在5日内向投资人披露。”
在明确理财资产的来源、投向及融资期限、到期收益分配及交易结构等信息的告知后,理财产品的资金流向动态也明朗化,投资标的产生的亏损将对应到相关理财产品,“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权责关系将更加明确,对于消费者的风险提示不再形同虚设,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只赚不赔的局面也或就此打破。而在之前的资金池模式下,由于理财产品不与具体投资标的挂钩,银行出于各种考虑,一般会给投资者兑现预期收益。
此外,正如银行监管者杨祎在微博中分析,对合作机构的规范将堵住跨机构合作规避贷款管理监管要求的漏洞,避免信贷过度投放。跨机构合作是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创新方向,但如果银行只盯住信贷类资产,短期虽能形成规模,投资管理能力未真实提高。此举应该可以促使银行理财产品的转型。
因此,股市对理财产品的反应只是一次自我调整的“感冒”,振荡过后,会是银行理财业务管理能力的增强和营利指数趋向更健康。(作者贺霞系人民网财经研究院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