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6日电 (章斐然)世界银行今天发布的《中国经济简报》称,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逐步放缓,反映出持续的结构性转型。世界银行判断,中国近期经济加速预计将会持续到接下来的两个季度,但中期将会放慢,预计将从2013年的7.7%放缓到2014年的7.6%,和2015年的7.5%。
简报主要作者、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司克礼表示,尽管一季度的增长呈现疲软态势,但世界银行并没有调整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他认为,一季度的增长放缓主要是由于外部环境的低迷和内部信贷紧缩对投资产生的一些影响。
但近期,得益于外部环境的改善和政府“稳增长”措施发挥作用,各项经济指标显现企稳回暖态势。“另外,由于劳动力市场保持强劲的态势,因此会对今年国内的需求提供支撑,从而保证政府提出的指导性目标的实现。”司克礼说。
简报称,中国近期的经济加速预计将会持续到接下来的两个季度,但从中期来看将继续放缓,且结构性调整将变得更加明显。中国经济增速预计从2013年的7.7%小幅下降至2014年的7.6%,和2015年的7.5%。
短期“稳增长”目标面临风险
“我们看到政府今年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高于五年规划的目标。这显示政府把重点放到了保持经济增长和就业。” 司克礼说,“但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的转型目标和周期性波动因素影响(例如信贷紧缩等),会对短期的需求管理带来挑战。”
他表示,近期热议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面临一定风险。
在货币政策方面,世界银行观察到,由于金融体系在配置资本方面的不足,实际上削弱了部分信贷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一些行政监管措施致力于将信贷引导向更有活力的经济领域,但进展比较缓慢。如果没有市场化的改革,可能不会取得成功。货币政策在推动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面受到了资本配置扭曲因素的影响,一些价格信号仍然存在扭曲的现象。因此,世界银行建议需要采取金融部门的改革措施以便有效地配置信贷资源,同时逐步抑制现在已经显现的中期方面的压力。
在货币政策方面,世界银行观察到公共投资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成功的作用,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减少地区之间的差距,但是相关的政策同样导致了经济的不平衡。世界银行认为,如果经济增速下滑到政府设定的目标之下,会迫使政府采取原先的更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经济就会面临回归原先由信贷扩张支撑的政府主导的增长模式的风险。
中期“再平衡”应突出财政金融改革
“中国过去几个季度的经济放缓显示了其经济逐渐趋于成熟,经济结构持续调整。供给端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需求端从投资转向消费。这一经济再平衡的过程是受欢迎的,但不一定会一帆风顺。”世界银行中国局首席经济学家吴卓瑾说。
简报指出,有序和渐进的调整仍然面临一些风险:第一,地方政府债务如果出现无序的去杠杆化,可能会引发投资增长的急剧下滑;第二,房地产等行业如果出现资本成本突变或融资困难,可能会导致经济活动大幅减少;第三,如果发达国家的复苏势头减弱,出口复苏可能会无法实现。
简报建议,针对这些中期风险的政策响应须集中在财政和金融部门的改革上,包括有效地管理和监督信贷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影子银行,并逐步减少通过预算外及准财政活动积累的地方政府债务。
“我们理解要实施11月份提出的所有的综合性改革,对任何一个政府来说都是艰巨的。因此,我们建议政府需要优先排序,分重点实施所提出的政策措施。我们认为应重点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尤其是在资本、土地和劳动力资源方面的配置。” 司克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