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宣言:用力做只能达到称职,用心做才能达到优秀。
科技战线写春秋 无悔青春著华章
——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北京)孙涛同志事迹
孙涛,现年36岁,1999年7月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现任数据中心(北京)测试四部副总经理。
孙涛爱岗敬业、技艺精湛、与时俱进、业绩突出。入行十几年来,他始终坚守在工行科技的最前线,辛勤耕耘、甘于奉献,他常年忙碌于工行测试领域的深水区,技术攻关、创新求变。他的业绩和能力也获得了多方认可,他曾作为主要完成人被人民银行授予“银行科技发展三等奖”;在2009年获得“2009年度中国工商银行青年岗位明星”荣誉称号;在2011年作为主要申报人,荣获“第三届中国工商银行青年创新创效奖”评选活动三等奖;在2012年获得“第七届中国工商银行优秀青年”荣誉称号。他是工行科技队伍的中坚力量,将自己的青春挥洒在工行金融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恢宏画卷。
一、广泛学习,勤于思考,“9991工程”中茁壮成长
数据大集中“9991工程”是工行信息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拉开了信息化银行建设的序幕。
入行后,他进入工行山西省分行科技处工作。面对新鲜而又陌生的IBM大型机系统,看着师傅们拿来的近半米高的英文技术资料和陌生的银行业务资料,孙涛一时难于上手。为了尽快熟悉工作内容,他反复研读各类资料,并把闲暇时间全都投入到研究和调试程序上。终于,陌生的程序变成了自己的语言,蜘蛛网般的逻辑关系已经深深印入他的脑海。入行不到1年,他已成为分行在零售和信用卡系统上的技术能手。
此时恰逢工行推进“9991工程”,山西省分行成为上挂北方大区的第二家分行。 他由山西分行集中到数据中心(北京),参与“9991工程”相关工作。他向开发人员请教系统设计思路,向分行业务人员请教业务背景知识。半年下来,他的通讯录上已经写满了开发人员、分行业务人员,以及曾经联系过的网点一线人员的电话。这些坚强的后盾,总能给与他最快捷、最准确的支持。当年年底,在工行“9991工程”实施后第一次年终决算期间,他作为工行北方大区的主要技术负责人,顺利完成了测试和投产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
二、迎难而上,勇挑重担,NOVA系统建设铸就科技尖兵
随着“9991工程”的成功实施,工行开始打造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NOVA),金融信息化建设步入快车道。
2002年,NOVA研发工作启动,孙涛借调到工行软件开发中心,参与了实时清算系统项目的研发工作,主要负责总行清算子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开发工作。该项目当年获得人民银行授予的“人民银行科技发展二等奖”,为工行清算业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认真负责、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工作精神,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
2003年9月,他刚完成NOVA系统的开发工作,还没来得及欣赏海滨城市美丽的风景,又要马上返回数据中心(北京)投入到NOVA系统的测试和投产工作。同事们都跟他开玩笑说:孙涛为NOVA系统提供“一条龙”服务。回到北京后,面对大量的问题分析和沟通协调工作,他每天都忙碌到凌晨,整整一周都在单位留宿。好容易到周日傍晚,手里的问题处理妥当后,他回到家中洗洗澡换身衣服。刚回到家中,电话响起,同事手里的问题可能影响整体测试进度请求支援。二话没说,他带上电脑和换洗的衣服,又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由于业绩突出,当年他被工行总行授予“中国工商银行全功能银行系统投产工作个人一等奖”。
这些年来,伴随着NOVA系统的日益完善,他负责过会计核算系统、实时清算系统、中间业务系统、个人金融系统、信用卡系统,以及互联网金融大潮下的电子银行系统。哪个项目难度大,风险高,哪里就有孙涛的身影。一晃十年,他用青春践行着一名科技人对工行愿景的庄严承诺。
三、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扎根工行测试领域专业化建设
2006年,工行在数据中心(北京)成立测试中心,承担全行核心业务系统的测试和验收工作,也开始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技术与业务的有效融合。测试,作为全行产品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其重要性和风险性不言而喻。如何打造专业测试团队,当时国内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整个中心只能边摸索、边完善。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孙涛和他的团队,成了第一批拓荒者,发挥了技术与业务融合的优势,也经历了最为严酷的考验。
2011年10月的一个下午,工行跨地区撤并项目的测试启动沟通会已经开了近两小时,与会各方仍然不能形成统一意见。面对这个涉及100多个系统、200多名测试人员,规模及复杂度均创工行历史新高的项目,大家提到更多的是难度大、风险大、测试周期短、能否推迟投产。作为项目技术牵头人,孙涛心知困难有多大,但面对困难难道就打退堂鼓?他对自己说:不能!思考再三后语重心长地说:“跨地区撤并项目确实有难度,大家的顾虑我理解。但是,咱们真正的风险是现有的计划制定方法和工作模式,已经不适合这种超大型项目。如果推迟投产,就意味着工行机构调整的整体步伐要推迟。机构调整的通知总行已经公布,分行本身压力已经很大,在整体工作进度和版本质量上,咱们科技部门决不能拖后腿。在这个项目上,我们没有后路,只能全力以赴。”
会后,孙涛召集10多名业务和技术骨干就项目的测试计划、工作模式重新进行论证。在测试计划方面,他创新提出用思维导图来构建的新思路,并将以往正序以天为单位,调整为按业务投产日倒序以小时为单位。午夜前,在他的指导下,规划团队形成了包含236项工作的详细计划。同事们离开的时候,他依然在办公室踱步,思考着项目组采取何种工作模式才能效率最大化。次日上午,仅休息几个小时的他准时出现在项目启动会现场,清晰的讲解和周密的方案打消了各方的顾虑,项目如期启动。两个月后,跨地区撤并项目在新疆分行试点成功。该项目的测试组织工作,得到了工行总行各级领导的表扬和肯定。
孙涛已成为了工行测试领域名副其实的“排头兵”。他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工行的测试领域,奉献给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团队以及每一个身边的人。
四、综合服务,发现价值,通过创新寻求新突破
多年来,孙涛养成了从生产、客户、业务的角度来思考自身工作的习惯。这种综合性的服务意识,这种深度发掘技术与业务融合潜力的钻研精神,总是能帮他更准确地找到测试工作的新价值。面对这些新发现,他总能通过创新等多种形式实现自我的新突破。
2014年,分管部室的个人金融业务产品线后,孙涛以“立足岗位,换位思考,服务一线”为目标,就如何更有效地将测试单位所掌握的第一手新业务知识传递给一线员工,组织进行了专题调研。他以一线客户经理使用频率最高的个人客户营销系统作为切入点,主动联系总行业务部门、重点分行。在调研中他了解到,在现有的按版本变动培训,以及按总分行的需求安排现场培训之外,一线客户经理希望能对全量的个人营销业务进行系统、完整的培训,同时,由于客户经理的工作特点,他们难以参加集中、长时间的培训,希望能自主、便捷、随意地选择培训内容。针对上述需求,他带领同事们创新提出了“模块化视频课件”的解决方案,首先将全量个人营销业务拆分成15个模块,每个模块相对独立、时长可控(30分钟内);然后将相关课程通过工行网络大学平台进行视频的录制,以及后续的点播。这样既有助于客户经理随时、便捷地开展自主培训,又有助于培训部门对相关课程进行维护升级。目前,该项工作已在孙涛的组织下顺利开展。截至2014年10月底,已经完成了客户服务、客户管理、系统管理等三个重点模块的录制和视频制作,相关课程即将通过工行网络大学向一线员工开放。
这些年来,他先后负责或参与过的“代理业务账务自动分析系统”、“主机批量动态管理”等创新成果,已经成功部署在工行生产和测试系统,为防范IT系统运行风险、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获得过人民银行的“银行科技发展三等奖”,工行“第三届中国工商银行青年创新创效奖”,以及数据中心(北京)多年的年度创新奖项。
十多年来,伴随着工行金融信息化事业的一次次飞越,孙涛也已从一名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工行科技的中坚力量。他对工行科技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良好的业务与道德素养,确保他圆满地完成了每项工作。他的事迹,也影响鼓励着一批批年轻的工行科技“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