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中國基金業成立15周年,1998年3月27日基金金泰和基金開元成立,拉開了我國証券投資基金行業發展序幕。15年時間,基金經歷了牛熊市、從單一品種發展到如今數十個具體類型的完整的產品線,基金人為投資者賺過高額回報而成為“嫁女就嫁基金人”的熱銷品,他們也因虧了投資者的錢而“不敢隨便跟人說自己是賣基金的”。
根據中國銀河証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12年12月31日,已經有77家基金公司獲得証監會批准,基金數量為1174隻,基金行業資產淨值28663.78億元,份額規模31710.09億份。基金資產增長最快的要數2007年,2006年年末,基金資產淨值為8564.61億元,2007年,基金資產猛增24197.13億元,達到32761.74億元,增長了2.8倍。
13年基金分紅7831.7億元
雖然基金被詬病“總是虧損、旱澇保收、投資者收益得不到保障”等等,但數據顯示,基金推出以來,不論當年是否盈利,均為投資者進行分紅,分紅金額超過基金盈利金額的兩倍有余。
從銀河証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統計中可以看出,從1999-2011年(2012年年報未披露結束,無法統計)的13年內,基金共盈利3428.62億元,2001、2002、2004、2008、2011年等5個年份,基金是虧損的,其余9個年份基金均為盈利。2008年虧損最為嚴重,損失了14935.16億元﹔賺錢最多的是2007年,共盈利10970.29億元,2009年也獲得了9098.09億元的收益。
不論基金是賺是虧,有完整統計的1999-2011年13年內,基金每年都進行了分紅,共計分紅7831.7億元,其中2007、2008和2010年的分紅均超過1000億元,分別是3014.17億元、1740.67億元和1152.41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基金難以為投資者賺錢的說法在數據面前沒能站住腳。從長期來看,基金是投資者資產配置很好的品種。
15年基金經理離職710人
最近幾年,基金經理的走和留一直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從基金經理,如王亞偉、孫建波、王貴文、何震,到基金公司老總,如范勇宏、肖風、葉俊英、尚健等,人來過往,“鐵打的基金公司流水的基金經理”,這是基金公司人員流動的真實寫照。15年來,基金這個行業究竟來了多少基金經理,又走了多少人呢?
銀河証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顯示,15年內,這個行業共有1535人進入成為了基金經理,同時也有710位基金經理離開了這個行業。縱觀15年間,每年進入基金行業的人越來越多,2011和2012年,每年都有超過200名基金經理入行﹔當然,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這個行業,2010、2011和2012年,均有超過90人離開基金經理崗位。
1998年,基金第一年,整個行業隻有10名基金經理。1999年,29人進來當基金經理,當年沒人跳槽,是惟一沒人離開的年份﹔截至2012年年末,行業內管理產品的基金經理達到825人,2011、2012年,基金經理每年增加的人數都過百。
某基金分析師認為,基金經理在“前台”,因此走和留更受投資者關注。從最近幾年的情況看,由於基金產品發行加速,雖然基金經理也在不斷增加,但速度遠遠不夠,導致如今一拖二、一拖多的現象比比皆是。更重要的是,新入行的基金經理沒有經過多年市場淬煉,能否擔得起這份責任,還有待時間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