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率市場化大潮中,基金如何為投資者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產品?昨天,記者獲悉,富國基金在其日前主辦的“聚焦新格局下的金融業改革與創新”論壇上透露,業界呼吁多年的浮動費率基金正在破題,富國基金上報的浮動費率債基產品有望近期獲得証監會批復放行。
基金幫投資者賺錢,收取管理費本無可厚非。但股市多年“熊市”過后,很多基民的投資同樣被“套”,賠去大半本金之外,基金卻仍在按固定費率收取管理費用,不少基金經理們的年薪仍以百萬元計算。基金公司這一“旱澇保收”的固定管理費模式,一向為投資者所詬病。而浮動費率的嘗試,有望打破基金賺錢的“鐵飯碗”。
據了解,浮動費率下,基金公司所能獲得的管理費將直接與基金業績表現挂鉤。首批試水浮動管理費率的基金產品主要為債券基金。比如富國基金上報的是“富國目標收益兩年期純債債券基金”和“富國目標收益一年期純債債券基金”,華安基金上報的是“華安年年紅定期開放債券型基金”。
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各公司提出的浮動費率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對管理費設置基於基金產品收益率的起收點和最高點。假設起收點和最高點分別為4%和9%,期滿后若收益率
另外一種浮動費率模式則是實行業績提成。基金公司首先為產品設置一個基於收益率的提成基點,比如以10%的收益率為界線,期滿后收益率未達10%,則按一個相對較低固定比例收取管理費,若收益率超過10%,基金公司則從中按一定比例收取提成。
(責編:達昱岐、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