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滬指在沖上2300點后,市場的分歧又有所增大,基金也整體出現了減倉跡象,上周多數基金公司就選擇了適度減持來應對可能的市場風險。記者觀察大型基金公司的操作發現,一季度末管理資產規模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中,6家基金操作以減持為主,其中華夏基金減倉力度最大﹔4家基金的操作以加倉為主,中銀基金主動加倉最明顯。
多數基金選擇適度減倉
受創業板公司集體發布風險提示公告的影響,上周三創業板指大跌3.15%﹔周四受5月匯豐PMI初值創下7個月以來的最低值影響,滬指又下跌1.16%,失守2300點。而在市場風格輪換概率加大的背景下,多數基金公司選擇適度減持來應對可能的市場風險。
據德聖基金研究中心5月23日倉位測算數據顯示,上周(5月17日至5月23日)偏股方向基金繼續保持高倉位持倉的同時,逢高減倉跡象顯現。可比主動股票基金加權平均倉位為81.54%,相比前一周下降0.87%﹔偏股混合型基金加權平均倉位為76.51%,相比前周下降1.46%﹔配置混合型基金加權平均倉位68.58%,相比前周下降0.55%。
從單隻基金來看,主動管理的偏股方向基金中,88隻主動增持幅度超過2%,其中15隻基金主動增倉超過5%。其中主動增倉最多的為中歐價值,其倉位由5月16 日的73.57%增至5月23日的83.58%,倉位增加10.28個百分點。中銀持續增長的倉位也由84.12%增加至94.13%,增倉達10.01個百分點。此外,中銀藍籌、博時創業、泰達預算3隻基金的倉位增加也在7個百分點以上。
與此同時,154隻基金主動減倉幅度超過2%,其中69隻基金主動減倉超過5%。信誠四季紅倉位由80.16%減至64.26%,減少16.35個百分點,排在主動管理的偏股基金第一位。諾德成長、匯豐中小盤、國投核心、寶盈沿海的倉位減少也較多,分別為11.01、9.73、9.70、9.34個百分點。
大型公司中華夏減倉最多
從基金公司來看,一季度管理資產規模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中,華夏、易方達、南方、廣發、富國、華安6家基金的操作以主動減倉為主,其中華夏旗下偏股方向基金中,有可比數據的幾乎全部主動減倉。
德聖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大型基金公司中,華夏基金公司整體倉位淨變動最大,達2.82%。旗下有可比數據的基金中,僅有華夏上証50ETF、華夏滬深300、華夏成長略有主動加倉,其余基金均主動減倉。旗下12隻主動管理的偏股方向基金中11隻進行了主動減倉,華夏行業、華夏策略主動減倉最多,均超過5個百分點。其中華夏行業由85.23%減至78.33%,華夏策略倉位則由62.6%減至57.24%。華夏紅利、華夏復興、華夏優勢、華夏平衡增長四隻基金的主動減倉幅度較大,均在2至5個百分點之間,其余基金也不同程度進行減倉操作。
從配置來看,主動減倉最多的兩隻華夏系基金的前三大重倉行業均為制造業、金融業、信息技術業,華夏行業的基金淨值佔比分別為47.86%、8.79%、5.31%,華夏策略精選的基金淨值佔比分別為36.6%、7%、6.46%。在統計區間內,這三大行業的漲幅分別為9.42%、4.19%、2.09%。
整體來看,華夏系偏股方向基金的行業配置較為一致,除制造業以外,其前三大重倉行業多集中在信息技術業、金融業、電力和地產等行業。其中信息技術板塊在二季度以來的漲幅達26.4%,在兩市所有行業中漲幅第3。這不得不讓市場猜測這是在提前布局市場風格轉換,逢高減持。
中銀基金加倉力度最大
操作以主動加倉為主的大型基金公司包括嘉實、博時、工銀瑞信、中銀。其中,中銀基金主動加倉力度最大。其旗下有可比數據的7隻主動管理的偏股方向基金中,僅1隻基金主動減倉,另外6隻基金則主動加倉,且其中4隻基金主動加倉超過5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中銀持續增長以加倉10.01個百分點的力度成為同期加倉基金中加倉力度第2大的基金,其倉位由5月16日的84.12%一舉增至5月23日的94.13%,而這一倉位水平也使該基金成為主動管理的偏股方向基金中倉位水平第2高的基金,僅次於東吳新經濟94.5%的水平。在一季度末,該基金倉位為82.06%,規模為103.89億份,前三大重倉行業分別為制造業、金融業、建筑業,基金淨值佔比分別為43.25%、10.31%、10.07%。二季度以來該基金淨值上漲5.77%,跑輸同類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漲幅9.4%。
中銀藍籌、中銀動態策略、中銀收益、中銀中國加倉力度也較大,分別加倉7.74、6.24、5.06、3.7個百分點。從配置上看,這4隻基金的前三大重倉行業集中於制造業、建筑業和房地產業。其中,建筑業與房地產業二季度以來表現雖不及信息技術業強勢,但漲幅也分別達到11.06%和9.92%。二季度以來這四隻基金漲幅分別為8.09%、11.29%、9.44%、7.71%,均跑贏同類基金平均漲幅。
中銀系基金中減倉的基金為中銀價值,其倉位由75.19%下降5.05個百分點,至7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