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金融

保險APP瀏覽產品需要輸入手機號 消費者有顧慮

2015年09月10日08:48    來源:証券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保險APP瀏覽產品需要輸入手機號 消費者有顧慮

繼在電腦端推出險企的官方網上商城,以及和第三方網銷平台合作開展電銷業務之外,通過移動平台進行保險營銷也已形成遍地開花之勢。不過,業內人士指出,在各種訂閱號、服務號數量成百上千,各種APP扎堆推出的背景下,險企推動移動營銷還面臨兩大痛點:體驗和流量。

值得一提的是,消費者瀏覽部分險企的保險APP時,需要輸入手機號碼,給消費者帶來顧慮。

48家壽險公司開展網銷

《証券日報》記者和一位業內人士進行的聯合調研顯示,目前我國75家壽險公司中已經有48家開通了移動互聯網銷售功能,佔壽險公司總量的64%,同時還有不少壽險公司正在進行移動互聯網銷售的前期准備工作。

在線贈險、在線銷售是移動營銷平台主要的兩大功能,涉及的具體險種主要包括意外險、旅行險、理財險和車險。從產品種類上看,與險企在電腦端推出的產品沒有明顯區別。

從投保流程上看,部分險企實現了消費者直接在微信頁面進行在線支付購買的功能,而大部分險企隻提供了瀏覽和跳轉功能,消費者需跳轉到微商城頁面或者第三方網銷平台頁面之后,再進行支付購買。

“在電腦端推動互聯網保險的發展之后,移動營銷端無疑是諸多險企希望搶佔的下一個山頭。”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不過,在保險移動營銷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局面也顯得比較混亂。在微信平台一搜索,相關險企的服務號、訂閱號繁雜眾多,看得人眼花繚亂。“不少公司旗下有多個服務號、訂閱號,賬號主體一樣,功能定位類似,缺乏管理,消費者很難分清楚,也不可能全部關注。”記者不完全統計,有的險企各分支機構共開通了300余個微信平台。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壽險公司開發了APP,也擁有各種功能。據統計,截至目前,75家壽險公司中已經有21家公司開發了多個APP。很多險企旗下的各個服務號、訂閱號以及APP在功能上有重復也有不同,但消費者不可能同時關注。

流量問題制約網銷

盡管在移動互聯領域,險企的觸網面已經不小,但傳統行業的轉型並非易事,目前,保險與互聯網的結合依舊停留在淺層,移動互聯網保險的發展還存在體驗不夠好、提升流量缺手段兩大痛點問題有待解決。

在用戶體驗方面,部分險企的服務號、訂閱號在用戶嘗試瀏覽產品信息時設置障礙。例如,在某壽險公司一主打產品查詢和銷售的服務號上,其主頁面有“保險商城”、“我的賬戶”、“微服務”3個欄目,但在點擊保險商城的熱銷產品欲查看詳情時,消費者卻被要求先進行賬號綁定,需要輸入密碼和手機號碼。“只是瀏覽產品信息,就要求輸入手機號,我直接就放棄了。”消費者王女士表示,而她對信息泄露的擔心正是諸多消費者普遍的顧慮。

同時,險企的移動互聯網營銷與傳統營銷方式仍然比較類似,即進行陳列式銷售。“把產品往網頁上一放,消費者你來買吧!但實際上保險的主動消費特征較弱。”清華大學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中心執行主任陳秉正表示。“今年上半年,保險的網銷數據已經與去年全年的數據相當,但這還不能說明互聯網保險發展迅速。”他直言,目前的數據增長主要體現了互聯網作為一種銷售渠道對銷售的貢獻,而並非互聯網給保險帶來的創新性改變。“保險是一種先付費再享受服務的特殊產品,如何讓消費者在付費時打消顧慮,是險企發展互聯網保險時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而在處於實踐一線的某險企內部人士看來,流量問題是制約移動營銷的一大痛點。“無論是電腦端還是移動端,我們都面臨著流量太小的考驗。”他表示,不少險企的移動平台只是為第三方網銷平台增加了一個跳轉接口,消費者從險企的服務號、訂閱號點擊產品之后就會跳轉到第三方網銷平台,這也很能說明問題。他認為,如何抓住並用好互聯網的特點,通過創新手法使互聯網和保險深度結合,提升移動互聯網平台的流量,是必須正視的問題。(記者 冷翠華)

(責編:張文婷、李海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中國20人躋身全球科技富豪中國20人躋身全球科技富豪
  • 紅利:公積金首付比例降低紅利:公積金首付比例降低
  • 2015早稻單產略有提高2015早稻單產略有提高
  • 網購投訴暴增網購投訴暴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