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樺收費站。
法治周末記者 任東杰
發自黑龍江加格達奇
“收費站設在這裡,可把我們老百姓都坑苦了!”
5月22日,白樺收費站附近的白樺鄉白樺村的村民向記者訴說心中的怨氣。白樺鄉隸屬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
2012年,黑龍江省交通廳將111國道大興安嶺地區加格達奇區城區至白樺鄉段的雙向兩車道的水泥公路,加寬改造成了雙向四車道半封閉的一級公路。道路寬了,通往外地的交通方便了,卻沒有讓白樺鄉的人們高興起來。因為自去年11月白樺收費站收費以來,給白樺鄉的群眾帶來很大的不便,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產生活和工作,讓他們苦不堪言。
因為沒有第二條路可供選擇,村民去鄉裡辦事要交過路費,在城區居住的教師和干部職工到鄉裡上班要交過路費,林場防火巡查施業要交過路費,企業往城區送貨要交過路費,甚至連村民到田地裡干活也要交過路費。以小轎車為例,一個來回要交40元,走的路程最短的才1公裡多,這遠遠高於國家規定的高速公路的收費標准。
這種逼著當地人走收費公路、交過路費的做法,讓當地人十分不滿。有村民對記者說:“這不是明搶嗎?”
而公路工程建設指揮部的工作人員則向法治周末記者坦承,收費站設在這裡,目的就是為了能收到過路費。
記者的採訪引起了當地相關部門的重視。5月27日,大興安嶺地委外宣辦主任曹國志告訴記者,地區物價局和交通局的領導已經到省裡分別找省物價局和省交通廳進行溝通協調,商量採取什麼辦法,讓老百姓出行更方便。
大興安嶺地區行署主管交通的副專員楊勝利告訴記者,他將盡快去省裡與有關部門進行溝通。
出行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令白樺收費站周邊的企業和村民實在難以承受。他們盼著有關部門能夠以人為本,從實際出發,及早解決出行不便的問題。
村民:1公裡來回要交過路費40元
出加格達奇城區往南,走111國道,距離零公裡處23公裡有一收費站,它就是引起當地人怨聲載道的白樺收費站。
收費站坐落在白樺鄉境內,過收費站往南大約2公裡,路東二三百米處就是白樺鄉政府的辦公樓。再往南一公裡多,有一條東西向的鐵路,過了鐵路線往南,就進入內蒙古自治區的地界了。
從加格達奇城區到白樺鄉隻有這條111國道可走。
白樺鄉政府一位領導解釋說,這段公路原先是一條雙車道的水泥路,不收費,到了2011年,將此水泥路加寬改造成了雙向四車道,就變成了收費公路。
公路工程建設指揮部的一位工作人員則向記者坦承,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投資,為了省錢。
白樺鄉下轄5個行政村、29個村民小組、34個自然屯,全鄉轄區總面積1053平方公裡,有1813戶6000多人。駐鄉單位有林場、衛生院、建材廠、信用社、郵電所、火車站、加油站、學校等。白樺收費站將白樺鄉攔腰截斷,自從去年11月份開始收費以來,對白樺鄉群眾生產、生活和經濟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5月22日,記者走進距離收費站1公裡的白樺村二組,聽說有人來調查,從田地裡干完活回來的村民們紛紛圍上來向記者訴說。
組長李世秋對記者說,現在的農民收入增加了,大部分人家都有車,小轎車、小貨車、皮卡車、摩托車,還都有四輪車。這裡地廣人稀,少的有百十畝地,多的有上萬畝甚至十多萬畝,村民下地都要開著轎車或四輪拖拉機,可是白樺收費站收費以來,大大增加了村民們的負擔。
李世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二組的一部分田地在收費站的另一邊,下地必須要過收費站,因為路中間有隔離帶,又不能逆行,過了收費站還要往前走兩三公裡再往回返,繞行5公裡多才能到田裡,按拖拉機一公裡燒油兩元算,一趟就要多燒10元錢的油,有時一天來回要四五趟,這樣,就要多掏四五十元錢的油錢,加上一趟來回40元的過路費,老百姓都走不起路了。
一位村民對記者說,他家的地多,按目前的收費標准算,他家一年要交過路費五六千元。
除白樺村外,其余四個村的村民到加油站給車加油,開車到鄉郵局、鄉衛生院、鄉派出所、鄉社保局等地方辦事,都要經過收費站,一個來回就要給收費站交40元的過路費。
東山村和白樺村被收費站隔開,兩個村村民佔80%都有親戚關系,相互走動還要交過路費。
記者目測,東山村的出口距離收費站隻有二三十米遠。村民們對記者說,如果到收費站另一邊的加油站給車加油,盡管才一公裡多的路程,也要交過路費20元,加完油回來,還要再交20元,這樣,給車加一次油,過路費就要交40元。
有村民對記者說,如果農用車壞在地裡了,開小車買配件,可能這個配件是1元,為買這個配件,還得另外多花40元的過路費。
白樺村的村民對記者說,當初國家對這條路加寬改造時雖然給了村民一些佔地補償款,但現在過一趟收費站就要交40元錢,要不了幾年,給的那點補償款就會花光,到時,地沒了,錢也沒了。
企業:“利潤都給了收費站”
深受收費站之苦的並非只是周邊的村民。
白樺鄉一位鄉領導告訴記者,住在加區城區的一些在鄉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上班的人員,開車也要交過路費,一天來回40元,負擔很大,即便是鄉政府的消防車、民政救助車過收費站,也要交費。
大興安嶺地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政府部門領導對記者說,如果大興安嶺地區和加格達奇區的人去白樺鄉檢查指導工作,也要交過路費,因為去白樺鄉政府繞不過收費站,沒有別的路可走。
大興安嶺地區是林區,白樺收費站周邊的林區屬於國有白樺林場,白樺林場轄區有幾萬公頃工地,收費站也在林場的防火區域內,每年的3月15日至7月15日、9月15日至冬季下雪,是防火期,林場必須出車去巡護、檢查,有時收費站是必經之地。
白樺林場一位梅姓副場長對記者說,一輛車一天要跑五六趟,一天就要交過路費百十元錢,林場好幾輛巡護車,實在難以承受。
從加格達奇城區到白樺鄉政府線路上,跑著公交公司的兩輛客車。其中一輛客車的承包人孟慶彬對記者說,現在根本不掙錢,如果不是國家有每年4萬元的油補,一年到頭還要賠錢。
孟慶彬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來回拉滿人能有200多元錢的賣票收入,油錢佔100元,還要給收費站交過路費50元,分攤上承包費、車輛保險、司機和售票員的工資,無錢可賺還要賠錢。
孟慶彬對記者說,他也想到了把過路費分攤到乘客身上,每人增加2元錢,由原來的8元錢變成10元錢,可試了一天,不行,好多人都不坐了,拉的人明顯減少,無奈,他隻好停止運營。
這一停不要緊,又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正常教學。孟慶彬介紹說,住在城區裡的老師隻能改乘火車,早上6點從加區火車站乘車,到了白樺鄉火車站,還要再步行3公裡才能到學校,上午上半天課,下午就得給學生放假,因為要趕中午1點的過路火車回城。
因為涉及到村民、教師和學生的出行問題,公交公司害怕事情鬧大,在停運了半個多月后,兩輛客車又被迫恢復了運營,但票價未漲。
孟慶彬對記者說:“我現在是跑不起也停不起,跑起來不掙錢,停下來又不讓,停下來也有線路費、車輛保險費和折舊費等損失。”
白樺水泥廠和磚廠是加區的重點招商引資企業,入駐白樺鄉多年,兩個廠子生產的水泥和磚頭大多需要運往加區城區,由於需要交納過路費,導致運輸成本大大增加,降低了市場競爭力。白樺鄉一位領導對記者說,這不僅給企業造成經濟負擔,也給白樺鄉招商引資和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
這兩個廠子的老板朱佩金(音)對記者說,他總共投資了6000多萬元,兩個廠子一年能有二三百萬元的利潤,可自從收費站收費后,企業不堪重負,眼看著企業要倒閉。
朱老板向記者介紹,一輛大貨車拉30噸水泥或磚頭,過一次交費150元,空車回來還要再交50元,來回就是200元,企業每天要有60輛車來回,這樣,一天就要給收費站12000元,從5月到9月半年的生產季裡,企業要給收費站交費200多萬元,等於企業的利潤都給了收費站。
工程指揮部:在此設站就是為了收費
“這不是明著搶錢嗎!”一位村民氣憤地對記者說。
白樺鄉政府一位領導對記者說,如果當初收費站能往南挪兩三公裡,把鄉政府的路口讓出來,許多矛盾就沒有了,因為再往南十幾公裡的地方都沒有人家,如果這樣,收費站對整個白樺鄉基本沒有什麼影響。
大興安嶺地區交通局一位領導對記者說,地區交通局隻管征地拆遷,白樺收費站的設置是交通廳定的。
工程建設指揮部的工作人員則明確對法治周末記者說,要是那樣,收費站還收誰的過路費?設在現在的位置,就是為了能收到過路費,不然,修路的貸款怎麼還?
有村民向記者透露,為了表示抗議,村民們曾經用四輪拖拉機將收費站給堵上了,后來經過多方協調,收費站同意對村民們的摩托車和四輪拖拉機等不超過20馬力的農用車輛免費,但要憑村民們的身份証。
一位村民對記者說,都是農民,誰能出門到地裡干活還隨身帶上身份証?一天來回好多趟,趟趟都查看身份証,公安局也沒有這樣,如果忘了帶身份証,就得交過路費。
還有村民對記者說,因為這裡家家戶戶地多,農用車輛馬力大,都超過20馬力,農忙時要找不少外地人來幫忙,他們沒有當地的身份証,開車去地裡干活也要交過路費。
白樺收費站距離下一個收費站有70多公裡。村民們認為,走70多公裡才收20元,他們走幾公裡也收20元不合理。
那麼,收費站為什麼不像高速公路一樣按實際行駛裡程收費呢?
工程建設指揮部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解釋說,一級公路實行的是區間收費,即不出兩個收費站的區間不收費,出收費站就按整個區間收費,不管實際行駛裡程有多遠,哪怕幾米、幾十米。
白樺收費站的上級單位嫩江收費管理處的辦公室負責人向記者解釋說,他們收費是經過省物價局許可,還開了聽証會。
一位參加了聽証會的大興安嶺地區物價局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聽証會是省物價局承辦,要求地區物價局幫助召開的,聽証會的材料報給了省裡,由省裡最后定的收費標准。
這位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開聽証會之前,在地區物價局的要求下,省交通廳給出了一個文字性的承諾,承諾對周邊的農民和企業有優惠,具體怎麼優惠,由農民和企業跟收費站談。
白樺鄉領導對記者說,各種矛盾出現后,鄉裡多次找收費站和嫩江收費管理處溝通協商,但至今沒有結果。有東山村村民對記者說,他們去找收費站,接待他們的一位負責人態度很不友好,對他們說:“你們買得起馬配得起鞍,買得起車燒得起油,過路就得交過路費。”
白樺水泥廠的朱老板對記者說,他們廠子的人帶上地區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的介紹信去找收費站協調,被答復“工信委不好使”。
地區物價局的前述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當時參加聽証會的代表有30人,其中24人都同意,他們還建議:“交通、收費部門對通過白樺收費站的企事業單位職工、鄉鎮村民的車輛參照實際行駛裡程”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