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滾動

33%的企二代無接班意願 更願在資本市場拼殺

李飛

2013年10月23日07:56    來源:法治周末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富二代不願接班:取笑父輩做生意苦成圈內時尚

  中國的第一代家族企業創業者逐漸老去,“富二代”似乎即將成為家族企業沙場的主角。然而,調查顯示,很多“富二代”並不願意接父輩的班,也有很多“富二代”更願意做的是在資本市場拼殺,而非在“利潤薄得像刀片,壓力重得如泰山”的實業市場摸爬滾打。“富一代”要想把企業順利地交接給子女,似乎並非易事。

  法治周末記者 李飛

  “這是中國富豪們青黃不接的時代。”曾參與《2013中國家族企業健康指數報告》調查的零點研究咨詢集團內部人士對記者坦言。這份於10月1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近40%的內地家族企業缺乏接班人規劃,這一數據在第一代創業者逐漸老去的今天,顯得尤為刺眼。而更為諷刺的是,就在這份報告發布的前一天,胡潤創業板富豪榜剛剛出爐,其中家族企業與“富二代”出盡風頭。在該富豪榜前10名中,有半數以上是以”家族“為單位現身,而在80后富豪榜單中,“富二代”也以佔比60%的成績引人注目。與此同時,全國工商聯、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和李錦記家族等多家單位合作完成的《中國家族企業發展報告》顯示,對於子女是否願意接班這一問題,在3033家對此問題作出回應的家族企業中,48%的企業主對子女的意願尚不清楚,33%的企業主的子女沒有接班意願,隻有19%的企業主的子女有接班意願。這種現狀,不得不讓很多經濟界人士對中國未來的財富傳承產生擔憂:中國式家族企業在未來得以延續的,究竟會是財富,是智慧,還是“富不過三代”的古訓?

  創業者亟待交棒

  上述擔憂並非杞人憂天。《中國家族企業發展報告》顯示,在接受調研的國內3286家家族企業中,有84.7%的企業主為中年男性,平均年齡45.9歲,交接班傳承已成當務之急。記者從全國工商聯得到的數據也顯示,截至今年7月,國內2470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1431家是民營企業,佔比高達57.94%,而其中家族企業的規模達到了711家,佔據民企的半壁江山,其在中國民營經濟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可見一斑。然而,隨著第一代創業者的年事漸高,企業領導權的移交已經不可避免。在這些上市的家族企業中,由“富一代”掌權的企業有645家,完成二代接班的僅66家,佔比不到一成,可以看出,A股上市家族企業的交接班才剛剛起步。而令人失望的是,數據顯示,二代接管的家族企業經營業績普遍不如一代掌權的企業。記者統計發現,完成接班的上市家族企業除了主營業務收入復合增長率有所上升之外,3年平均淨利潤率、淨資產收益率等均低於一代創業者主導的企業。面對並不樂觀的“接班數據”,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提前培養接班人。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陳凌教授告訴記者,子女等“富二代”們正越來越多地進入企業並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逐漸超越“兄弟關系”成為家族企業中最為顯著的親屬關系。其中,最常見的做法是把家族中的准接班人帶到企業,手把手地指點教育,讓他們從少年時就有參加董事局會議的經歷,從環境熏陶中耳濡目染獲知企業經營運轉的初步知識,同時也強化了他們作為企業接班人的潛意識。這種家族企業中的主要親屬關系變化幾乎可以說是中國家族企業發展的縮影。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繼承者都會對繼承家族的事業產生興趣。目前正就讀於紐約大學金融數學專業的江月琪就是這樣一個“富二代”。她的父親是浙江一家紡織印染有限公司的總裁,但她雖然會向父輩請教一些金融知識,卻並不代表自己有接班的意向。“相比‘富二代’這個名字,我們更喜歡被稱為‘商二代’。因為出生於企業家族並非我們自己的選擇,而我們希望未來能掌握在自己手中。”江月琪告訴記者。在她的同學中,跟她有著類似身世與想法的“商二代”還有不少,他們普遍獨立,充滿個性,但對自己家庭的財富情況、家族企業的經營情況卻並不非常了解。面對這一思想獨立的群體,一代企業家們可謂費盡心思。瑞銀証券財富管理部總監郭丹圓對記者透露,瑞銀每次接待歐洲的企業家族來華,都會安排本地企業家與對方吃飯交流,而本地企業家往往會帶著自己的子女前來。他們非常希望借此說服兒女能像這些家族的后代一樣繼承家業,甚至有些父母把這作為“最后的晚餐”,如果兒女實在不願意繼承家業,就尋找機會把企業賣給國外投資人。

  繼承者不願接班

  也許對旁觀者來說,面對與生俱來的龐大家業與巨額財富卻不願繼承,似乎難以理解。但在“富二代”們看來,旁人眼中的“幸運”,對他們來說反而更像是負擔。“因為家族的財富,讓我們背上了‘富二代’的標簽。然而社會對這個稱呼的負面印象遠遠多於正面,揮霍浪費、尋舋滋事等似乎成了‘富二代’們的特征。但這對大多數被稱為‘富二代’的人而言並不真實。他們可能要付出比普通人更多的努力來讓大家認可,以改掉大家的偏見。”江月琪告訴記者。而剛剛留學回國的劉奕謙也表示有同感:“父輩的成績是他們的,我更想証明自己能做什麼。”作為福建一家餐飲連鎖企業總裁的獨子,面對來自家族內與日俱增的繼承壓力,他更想將自己留學所學的管理經驗運用到其他的行業中。在上海威聖企業形象策劃有限公司董事長游智堯看來,這種心情可以理解:“對他們(富二代)來說,想回家族企業工作,任何時候都可以,但先在家族企業工作再進入社會可能就會比較難,會遇到很多偏見。”事實上,游智堯也是一位台灣曾經的“富二代”。在游智堯創業之前,他在家族企業干過很長一段時間。他的父親早年在台灣做房地產生意,來到內地后在江蘇揚州改行做起了食品。因為家族企業的需要,游智堯也自然而然地選擇了來到內地。游智堯表示,剛開始他以自己的專業所長幫助家族企業的產品做包裝設計,但后來,父親建議他“生意人應該去做銷售”。然而做設計與做銷售在他看來完全是兩個概念,游智堯多少有些不樂意,但他還是選擇了開始新的嘗試。盡管如此,游智堯發現隻要在家族企業上班,就難免和父親之間有所摩擦。最終,因為不適應家族企業的管理模式,游智堯選擇了單干。“當時,連司機和業務經理都沒有一個人願意跟著我走。”游智堯回憶道,他隻能隻身一人來到沒有任何市場基礎的大上海開拓業務。去大小賣場談判、採購等都親自跑,而“富二代”的身份,在缺乏家族支持的時候,給他帶來的更多的是壓力和偏見。這樣的過程持續了8年之后,他終於開始有了自己的設計公司。如今,游智堯又注冊了香港威聖展會服務有限公司,專注於台商來內地參展的服務工作,逐漸脫下了“富二代”的標簽。在郭丹圓看來,這種結果並不出人意料。事實上,在國外不接班的富豪子女反而是多數。對很多成功上市的企業來說,除非子女非常優秀有足夠能力擔任管理者,否則家族拿著股權,每年分享著利潤,而將企業交給職業經理人打理,這樣的企業反而能夠越做越大,也最能規避家族企業中存在的種種弊病。但由於中國的職業經理人市場尚未真正形成,家族企業無法真正放心將企業交給經理人團隊。如果自己的后代不接班,家族企業該如何傳承?這一問題值得關注。

  不愛實業愛金融

  事實上,被“家族企業如何傳承”這一問題所困擾的企業家已經越來越多。以溫州為例,這一塊中國民間金融的“試驗田”,同時也成了實體經濟傳承的“鹽鹼地”。溫州神力集團董事長鄭勝濤告訴記者,目前溫州已經不大有人願意做實業了。金融危機期間停產企業大部分沒有恢復正常生產,溫州的產業“空心化”已經非常嚴重。而這也對當地企業家的子女們產生了強烈的負面影響。“利潤薄得像刀片,壓力重得如泰山。”這是溫州眾多生產制造類民營企業的后代不時發出的感慨。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告訴記者,由於溫州乃至整個浙江都是人口眾多、資源匱乏,在當地民營企業創業歷程中,“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不以利小而不為”已經成了浙商的“顯著標簽”。然而在新一代民營企業接班人眼裡,這些傳統的烙印已經像是幾句口號。他們更多的受到國外留學氛圍的熏陶,價值觀形成過程中受到的是所謂“華爾街精神”的沖擊,不願意再像前輩一樣步履維艱。因此,壓在他們肩上的,不但有是否接班、能否接班的壓力,還有必須要承擔起企業生死存亡的重擔,這無疑顯得相當沉重。而就在這些民營企業后代迷茫的時候,以小搏大的資本運營方式逐漸成為了他們青睞的對象。對他們來說,“企業做產品是一分一分地賺,做品牌是一毛一毛地賺,而進行資本經營是一元一元地賺。”因此,“富二代”中的相當一部分都不願意再接手父輩們留下來的遠離一線核心城市的制造類企業,而熱衷於留在“北上廣”搞他們自己的資本運作與金融投資。浙江慈溪一家化纖企業負責人就告訴記者,他兒子從加拿大學習商科留學歸來后,已經在自己的企業上班近3年,但其兒子卻始終熱衷於資本運作,而從未進過一次廠房,還經常抱怨自己和手下的員工老土,不屑與其打交道。記者了解到,在福建、浙江等地,取笑父輩們做生意的辛苦甚至已經成為“富二代”圈內的時尚,而這種風氣反而令許多子承父業的繼承者們也開始有所動搖,開始在實業領域嫁接資本的翅膀,意欲令企業一飛沖天。這樣的情況有多嚴重?記者了解到,僅福建晉江一縣,上市公司就已達到27家,列全國縣級單位前茅。在當地,“做上市”而不是“做企業”,已成為不少民企二代的普遍想法。這讓晉江市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林永紅十分擔憂。林永紅認為,如果企業不能靠技術創新推動經濟增長,而是都來搞資本運作,其實只是將財富從一個口袋轉到了另一個口袋,對全社會來說沒有太多建設性。

  企業傳承何“去”何“留”

  “難道所有的企業后代都應該跟父輩們從事一樣的產業才算是企業傳承嗎?”面對社會對“富二代接棒”的輿論壓力,浙江錦港紡織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長周麗含對記者反問道。“事實上,有很多家族企業在發展的同時,也留存了很多問題,如家長就是負責人,企業一家獨大,因此很難吸收各方面的意見。在我們公司,為了企業發展跟父親拍著桌子大吵是常有的事情。父親喜歡買設備蓋廠房,而我更偏向於保証流動資金的充裕。這些矛盾不但在我們的工作中發生,還直接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周麗含無奈地表示。北京錫恩企業管理顧問公司總裁姜汝祥告訴記者,上述現象在長三角地區並不少見。在當地企業主眼中,企業傳承與升級轉型往往鎖定在某個行業,比如做打火機的企業還希望繼續做打火機。這種縱向性發展,不要說什麼核心技術了,大半都是過時的低科技,反而更加缺乏傳承下去的實力與動力。因此企業考慮傳承時該認清的是什麼該“去”,什麼該“留”。“事實上,在很多一代企業家創業之時,也沒有預知自己能在哪個行業落腳。相反都是試過數種不同生意,中間有失敗的,有不夠成功的,上下求索,多番努力最后才落腳在現在的行業。而企業家后代想要找到家族企業新的活力,也必然要經歷一番探索。”廣東奧飛動漫文化公司副總裁蔡立東對記者表示,如今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的奧飛動漫,其創辦人蔡東青就是由玩具廠起家,企業經三度大變才成為動漫企業。對此,陳凌教授也認為,並非“照單全收”才是企業傳承的唯一出路。在他看來,中國的“富一代”就是創一代,這是“富一代”留給二代們最為寶貴的經驗。相反,“富二代”們由於沒有品嘗過艱苦創業的痛苦和艱難,加上對自己所學知識過於自信,因此,在接過基業以后,大多喜歡將基業轉向於房地產、地方金融等虛擬產業、暴利行業。這種做法確實比父輩們的效率高得多。但從企業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方面來看,這種做法卻要遠差於父輩過去從事的實體產業。在姜汝祥看來,如果“富二代”們能夠在讓家族制企業向現代企業制度成功轉型的過程中,繼承父輩的創業精神,像父輩們那樣充滿危機意識,就不會讓父輩的基業在自己手中遜色,那麼流傳至今的“富不過三代”的古訓,也許就不會在如今的“富二代”身上上演。

(責編:李棟、劉陽)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